每一次演講完的Q&A時間,都讓我覺得困擾。因為有許多問題,並不是讓我發抒意見,而是直接尋求我的解答,而且這些問題,很可能是他們正面臨的困擾,而我的解答,很可能會被他們直接採用。這種狀況,經常讓我猶疑不決,深怕我即席的回答,在未深入了解問題的前因後果下,可能會下錯藥方,陷詢問者於不義。

 

 因此我一再強調,我的說法只是「一家之言」,絕非標準答案,僅供參考,請讀者要比較、分析,尋求自己相信的最佳解答因為別人的建議,都是不負責任的,而你要為自己的決定,負完全責任,受益、受害都要一力承擔,因此你要自己尋求你自己相信的答案。

 

 「尋求我自己的答案」,是我經過無數試誤之後得到最珍貴的教訓。年輕時我也常詢問別人的意見,尤其面對長者、成功者,我都虛心請教,他們也都給了充滿智慧的答案,讓我欽恭不已。但這些答案,常常讓我在工作上感到疑惑,因為有的根本不可行;有的雖可行,但事後效果不彰。因此最後我慢慢得到自己的結論:長者、智者和成功者的答案,都只是「一家之言」,不見得是我在工作上絕對可行的答案,我要在聽完所有人的「一家之言」之後,重新整理、分析、歸納、判斷,為自己下一個決定。這個決定才是我自己真正的答案,而我的命運也會和這個答案緊緊相連。

 

 我慢慢得到一個解決問題的SOP(標準作業規範):當我遇到問題時,我不是尋求標準答案,而是尋求許多答案組合,包括我自己的想法,也包括書本上找來的答案,當然還包括長者、智者、成功者等給的答案。這些答案各有依據,也言之成理,但對我而言,都只是raw data,我不能一廂情願的相信,我需要消化整理,然後得到一個我自己相信的答案。這就是一個問題,一個答案,到許多答案,到最後得到我自己的答案的問題解決過程。

 

 第一個「一個答案」,指的是自己初步的結論,一定要先有自己的第一個答案,這個答案可能是直覺的解答,也可能是深思熟慮之後的解答。但有「自己」的答案,代表你想過、你願意為這個答案負責,這有助於你深入問題的核心。

 

 再來的許多答案,就是你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尋求解答的過程。每一個你問到的人都會給你答案,但重點不只是答案,而是答案背後的邏輯和思考過程。這也是我現在的習慣,不給答案,只給思考架構、只給分析邏輯。當然一定要有答案也可以,但聲明這是不負責任的「一家之言」。當聽完了許多人分析和答案之後,你很可能頭痛欲裂、無所適從。這時候你需要找個地方靜一靜,耐住性子抽絲剝繭,重新下一個對自己負責的決定。

 

 重新下完決定,提出自己的答案之後,別忘了比對一下自己當初下的第一個決定,看看兩者之間的差異。這就是你詢問過無數聰明人之後的學習與成長,而你的命運會與你的答案緊緊相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