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經營有兩種基本商業模式,一是對外尋找商機,只要在外部找到好的生意機會,生存獲利就不成問題。二是對內尋找高效率的解決方案,回家把團隊建好、把流程理順、把成本降低,提供最好的產品及服務,如能做到這樣,生存賺錢也沒有問題。過去數十年來,台灣的經濟發展,大多數人注重的是「對外找商機」,因為在經濟發展的初期,台灣商機無限,外部有的是機會,只要能找到機會,不但生存獲利不成問題,甚至還有超額利潤或暴利可賺,因此重外輕內在所難免,企業內的內部管理,對內尋找生存發展的解決方案,就不是那麼重要。

但自從上一世紀最後的十年,台灣經濟發展已出現結構性的轉變,當市場自由化、資訊透明化之後,台灣變成一個完全自由競爭市場,外部機會變少,所有的競爭回歸產品及服務本身,誰能在企業內部做到最佳、最好、最有效率,就變成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。

對內找答案,回家學管理,成為企業經營的主流話題。

舉例而言,台灣有許多傳統產業,外部環境並沒有改變,但是做烤肉架的關中,有機會變成高價股王,做牛仔布的年興紡織,有能力維持高獲利,做運動鞋的寶成,可以成就新興的集團企業,這些公司都是在企業內部找到成長的答案,核心的競爭力來自內部的效率。

再以當紅的電子產業來看,好公司能維繫高獲利不墜,也是來自內部的績效,世界大廠的訂單轉來轉去,最後下給那一家公司,其關鍵因素,也是來自這些的品質、成本及效率。我們可以說,二十一世紀的企業獲利及成長模式,已經從過去重外輕內,轉為重內輕外,對內找答案,尋求組織團隊的強化,內部流程的改善與最佳化,生產成本的降低與產品品質的提升,這些都是「回家學管理」才能達成的目標。

過去台灣只有在不景氣的時候,企業才會追逐內部的經營結構改善,一旦景氣變好,大家雞犬升天,一切的整理、整頓又丟到九霄雲外。現在已經完全不同,在充分自由競爭下,不景氣與競爭是常態,隨時追求內部管理的合理與最佳化,是永恆的目標。如果有人還只是強調外部的機會,營造關係,期待能從外部找到答案,被市場淘汰,就在不遠了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