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對夫婦朋友,兩人都是台大經濟系高材生,都在知名企業工作,也都在做股票投資,但老是虧損。社交場合他們最常談的是股票,最常問的問題是:哪一支股票會漲?有什麼內線消息?

  我看在眼中,感慨萬千:為何兩位高級知識分子,投資行為卻像市井小民、菜籃族一般,大學教育讓他們有一個不錯的工作,但似乎沒有在行為上留下痕跡。

  事實上,社會中充斥著這種人:長期學習、努力學習,卻沒有改變、沒有效果,行為依然故我,困境依舊存在!

  常春藤名校畢業的MBA,在實際經營公司時自以為是,獨斷獨行且不肯授託,導致團隊分崩離析、績效不彰,過了蜜月期,只好黯然離職。

  一個虔誠的教徒,耶穌佛祖不離口、謝謝感恩不離嘴、奉獻捐輸不落人,只是回到紅塵,依舊心狠手辣,奸詐狡猾,背信棄義,有錢我最大,得意不饒人。

「菜籃族知識分子」、「名校經營白癡」、「虔誠的惡棍」,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,就是重視學習、努力學習,但是學習無用,行為沒有因而改變。

  人為何要學習,因為要提升自我,改變能力、改變行為。得到知識技能只是過程,並非目的,行為改變、結果改變,才是學習的最後目的。

  維基百科中文版上提到:「學習是透過教授或體驗,獲得知識、技術、態度或價值的過程,從而導致可量度的穩定的行為變化。」

  很明顯的,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改變行為。學習不只是要獲得知識、技能,更重要的是要把這些知識和技能,使用在相關的行為上。經濟系的高材生,理論上擁有必要的股票投資專業知識,但如果只是找內線、聽明牌,就是行為沒改變,那學習何用?

  MBA的高材生亦復如此,或許可以找個託辭:理論與實務有落差,但有了理論,應很容易自我校準調整,無法調整,應是學習無效。

  學習不只在知識技術,也在態度、心性、價值觀,「虔誠的惡棍」顯然是「說」與「做」的巨大落差,在神前承諾要行善,在神前努力修養心性,這都是學習;可是學習之後的價值觀改變、心性的純化、性靈的提升,就是要真實的改變行為,並且要持續而穩定的改變。

  這就是學習的盲點:重視外在的知識技能,忽略內在的態度、價值與心性。強調學習內容的獲得,而忘記學習之後的應用與改變。

  重新認識學習,要學習,也要實踐;透過學習提升自我,改變行為,也改變世界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