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-160725-A12「南向」別鬧了 先做好「內向」吧.jpg

小英政府上台後,對台灣經濟所開出的重要處方,就是「南向」政策,要企業面對東協,投資東南亞,這實在是一個莫名所以的政策,對沈迷的台灣經濟難有實質的貢獻,而且政府在施政上也難有著力點,根本不可能發揮倡導作用。

一國政府要發展經濟,通常著眼於國內,努力改善投資環境,推動各種產業獎勵,強化國民消費能力,都能發揮具體的效果,很少國家鼓勵對外投資。

究其原因,主要在於企業的跨國投資,對國內經濟的關聯效果極低,既不增加就業,也未能帶動上、下游產業,除了獲利時滙回分享股東外,全無外溢功能。

其次企業的對外投資,是一個絕對的理性思考,那裡有利去那裡,在小英政府喊出南向之前,企業對東協的投資早已絡繹於途,何須政府推動?

巧合的是,在小英政府提出「南向」政策之際,適逢台塑集團越南河靜鋼廠的污染事件,越南政府大手筆的勒索了5億美金,震驚了企業界,可是此一事件從未見政府介入協助,台灣企業任由投資所在國凌遲取財,政府說「南向」,有任何具體功能嗎?

其實新政府說「南向」,有其意在言外的意涵,前朝一味的與大陸和解,已引起民進黨內部的反彈,新政府上台,必須適當平反此一政策,卻又不能明說,因此提出「南向」政策,表面上鼓勵對東協投資,可是沒說出的意思是對大陸降溫,而事實上在政府說南向之前,企業界早已遠離大陸,向越南、印尼、緬甸轉移,「南向」只是馬後砲而已。

挽救台灣經濟真正的關鍵,絕不是鼓勵企業對外投資,因為再多的對外投資,都只是加速台灣經濟的空洞化而已,政府真正該做的是,帶動台灣本士的投資,是「內向,而不是「南向」。

台灣從2000年前後,企業界對太陽能及面板產業的大投資之後,已經超過15年以上,沒有有規模的投資風潮。

這些年的停滯投資,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有前景的明星產業。台灣產業以製造業為主,而全世界這些年都著眼於數位新經濟,這不是台灣企業家熟悉的領域,只有旁觀的分。

而過去熟悉的傳統製造業,不是面臨環保要求的提升,老廠更新,新廠擴建都不受歡迎,石化、鋼鐵、紡織,全部遠走海外,台塑集團新的數百億美元的投資都在國外,台灣幾乎停滯不前,就可以說明台灣企業投資所面臨的困境。

新政府要推動「內化」投資運動,首先就要針對過去台灣的強勢傳產,提出升級更新的具體政策,讓企業界可以依循,其次也要對所有不合時宜的財經法規徹底檢討,解除企業經營的束縛。然後再挑出重點發展的產業,給予政策性的支持。

讓「南向」安樂死吧!專注「內向」才是正途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