蘋果日報_170123_A16-為德不卒的年金改革.jpg

年金改革的國是會議終於在昨天召開了,果然如預期中的各說各話,不易達成共識。只是年金改革委員會已事先說明了改革方向,讓各界都已有了心理準備,明白了此次改革的底線,不過此一改革方向充滿了妥協,只象徵性地降低了所得替代率,延緩了公教人員基金破產的年分10餘年,可以想見20年之內,台灣勢必還要再歷經一次年金革命,台灣禁得起再一次的動盪嗎?當政府已下了這麼大的決心,大張旗鼓地推動年金改革,卻只得到短期的成果,我們不能不感嘆,這是一次為德不卒的年金改革。

 

按改革委員會的改革方向:包括(一)18%逐年歸零;(二)公教人員的所得替代率降至本俸2倍的60%,亦即實質薪資的70%;(三)財務效果是延緩基金破產時間約13年,公教基金分別延至民國132133年。

 

儘管各界的反應認為改變太大,已影響公教人員生計,將誓死抗爭,但如果從結果論,為何此次改革只得到了10餘年的時間效益?其原因十分簡單,因為改革後公教人員的所得替代率仍有實質薪資的7成,這個替代率仍然偏高,因而得到的財務效果有限。比較理想的改革是替代率降至實質薪資的556成。如果真降至此一水準,基金的破產年限應可延後至民國145年以後。

 

這樣台灣可以有30年的安定時間,可以來因應未來超高齡社會的來臨。按照台灣人口結構老化的預估,在民國115年,台灣就會步入超高齡社會,那時超過65歲的老年人口超過20%,而到民國130年,老年人口占比達到30%,所以民國130年是嚴重的挑戰關卡,而改革後的公教基金又同時面臨破產,屆時台灣將如何面對?

 

再者,公教年金的改革,同時也要輔以勞工年金改革的配套,如公教人員的所得替代率維持在7成,那勞工也必須提升到類似水平,可是這勢必衝擊現有產業結構,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。如果將公教人員的所得替代率調至556成,勞工要相對看齊,較有可能。

 

其實年金改革就是一件不討好的事,而且不論調降多少替代率,抗爭都是難以避免。現在既然社會已有共識(贊成改革的人占大多數),那就應該做一次徹底的改革,而不應怕抗爭的力度太大,就畏縮、就妥協,而做出一個四不像,只達到短期效果的改革,再一次把問題延後到10幾年後,而屆時又是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的關鍵時刻,年金問題必然對滿目瘡痍的台灣雪上加霜。

 

社會大眾中的有識之士,應該站出來,共同支持更徹底的年金改革,要一次做到位,讓台灣能有足夠的時間去面對未來的挑戰,不要讓年金改革委員會的委員們孤軍奮戰,這樣台灣才有未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