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有些夢想,想做些偉大的事,這些想法現在想起來,都會臉紅。後來夢想沒了,可是現實仍在,我是誰?我是什麼樣的人?別人怎麼看我?這些問題仍然留待我自己解答,經過這許多年,年華已經老去,一生也即將蓋棺論定,這個「我是誰?」的問題,正等待我自己填上清楚的答案。

 

我心中有一個尚未完成的答案,那就是成為一個「君子」。我期待我是一個「君子」,我堅持了許多年,也堅持守著許多原則,都是在朝著「君子」邁進,但尚未成功。

 

為什麼是「君子」?做為一個從小被儒家思想薰陶的人,「聖賢」是我的人生目標,但是從很年輕時,我就知道「聖賢」不是我這個凡夫俗子所能期待,而這也正是那個讓我臉紅的夢想。

 

不過,在聖賢之外,「君子」是《論語》上最常出現的典範,而且經過我的理解之後,「君子」雖然是個令人尊敬的名稱,但絕不是遙不可及。

 

按照我的理解,君子是古代貴族的稱呼,後來被延伸為平民中,富有禮儀規範,且具有高道德標準的人。君子並不需要有絕對的功業,也不一定要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。

 

《論語》中有許多有關君子的說法,多數為修身養性的描述,如「君子不憂不懼」「君子成人之美」「君子不重,則不威」「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這些都是自我修身,檢驗就有可能達成。

 

另外,君子還常與小人並稱,如「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」「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」「君子求諸己,小人求諸人」這又說明君子是相對於小人的一種境界,我不希望自己是小人,當然期待成為君子。

 

根據這些論述,我得到自己對君子的定義:君子是芸芸眾生中的十步芳草,只要有學識、有修養、有品格、有堅持、有所不為的人,就有可能成為君子,因此在不需要立德、立功、立言的前提下,我以「君子」為目標,應不是太浪漫的想法。

 

而根據世俗社會的習慣,表裡不如一、言行不一致,說一套、做一套的人,被稱為「偽君子」,因此君子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世俗定義:表裡如一,直道而行,不掩飾自己的缺點、不隱藏自己的好惡,讓別人不需要猜測、試探,是一個容易相處的人,這就是「君子」。

 

表面上,君子的境界不難達成,都是一個人自我修煉、遵循一些與人相處的基本原則即可,但是當我把自己的人生目標,從聖賢、偉人,限縮到君子之後,才發覺這是更困難的目標。

 

因為君子要求的是一個人一生的行事作為,這是一輩子永無休止的考驗,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考驗,而每一次的決定、每一次的選擇,都會影響到我的行事作為是否背離「君子」的原則。因此這是一生的競賽,沒到最後一刻,我不知我是否是個「君子」。

 

不斷堅持、自省、檢討、悔悟、學習,這是成為君子的不二法門,我正在途中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