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三年沒見的朋友,偶然遇見,用一頓午餐交換三年來的訊息。他告訴我,這三年他從台灣到中國,從中國回台灣,現在則在廣州,為一家準上市公司做上市前的準備工作。


他談到這三年,他在台灣、在中國都看到許多有趣的事,值得他投入後半輩子去參與,而現在他正在做的事,則是最立即看見成果,可以快速上市,累積一筆財富,但並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,等上市完成後,他會挑一件有趣的事全力投入。


他的結論是:「天啊!可以做的事太多了!」當他離開原有的工作,用開放的態度看世界,他發覺到處都是機會。


這是一個充滿陽光與希望的餐敘,我們談得興高采烈,分手時互許未來。


並不是每一個朋友都這樣順利,更多的經驗是一頓飯吃下來,痛苦不堪,朋友反覆的問我,有什麼事可以做,有什麼機會?反覆的抱怨台灣死氣沉沉,不景氣,什麼事都做不了。遇到這種狀況,我唯一能做的是草草結束飯局,逃離現場!


同樣的背景,類似的經歷,但面對世界的結論天壤之別,有人驚嘆世界的奇妙,可以做的事太多了;有人卻人生是黑白的,看不到變化、找不到可能,面對後半段的人生,束手無策、自怨自艾。


我很容易分辨其中的差異,因為那位充滿陽光的朋友提供了完整的線索:樂觀、正向思考只是表象的原因,真正讓這位朋友找到各種機會的關鍵,則是他的開放態度與鬥志。


大多數人看外在世界的態度是定向搜尋,鎖定某些類型、某些行業、某些條件,合乎己意的才有興趣了解。這種習慣導致大多數人觀察到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事物。但這位朋友則不然,他對所有的事物都可能有興趣,他當講師,可以把所有聽講者的專長背景全部弄清楚,並進一步選擇有興趣的深入了解。他不自我設限,看到的當然是五彩繽紛的世界。


如果我們一定要從自己熟悉的領域找到下一步,那很可能是緣木求魚。就是因為原有的領域日薄西山,你才會遇到困難,才有轉型、轉變的問題,唯有用不自我設限的開放態度,才能看到新的機會。


至於鬥志,則牽涉到一個人是否真正想再一次東山再起、奮力一搏。找不到事情可做、看不到機會的人,其實不是沒有機會,而是因為他看事情的角度,只是想找一個簡單的事做,好延續工作生涯,因此他沒有辦法從根本想起,去分析、判斷每一件事的可能,嚴格說來,他根本沒有重出江湖、東山再起的鬥志,看到任何事,不是太複雜,就是太難,就是太辛苦,就是期望值不夠高。


如果我們對現有的工作不滿,而又苦於找不到有趣、有想像的事去做,我們不是更努力去外界尋找,而是回頭想一想自己是否觀念正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