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-125091723-0001.jpg 

因一九○○年因變法維新失敗,而東渡逃至日本的梁啟超在《清議報》上發表了「少年中國說」,以激情澎湃的語言,呼喚一個氣象一新的「少年中國」的誕生。

梁啟超破題即言:老人思既往,少年思將來,思即往則生留戀心,故保守,故永舊,思將來則生希望心,故進取,故日新。老人多慮而灰心,少年豪壯而冒險;老人老於世故,故惟知照例,而少年未經事事,故敢於破格。

少年中國說中又感歎當時中國握國權者皆老朽之人,都是歷經幾十年八股,寫了幾十年白摺,當了幾十年差,唱了幾十年諾,磕了幾十年頭的老人,這些老人只想保持自己的職位,過幾年安穩的日子,完全不思國家民族的未來。

梁啟超呼籲少年人奮起:中國少年智則國智,少年富則國富,少年強則國強,少年獨立則國獨立,少年自由則國自由,少年進步則國進步。

這篇一百多年前寫的文章,在現在台灣讀起來仍有新意,也適用於現代台灣。

從剛結束的全國大選看來,來自太陽花學運的時代力量橫空出世,一舉跨過百分之五的政黨門檻,讓我們看到台灣年輕的改革力量,可是除此之外,整個台灣政壇仍老態畢露,尤其是國民黨尚殘存的區域立委當選人,更代表了過去傳統的舊勢力,面臨徹底改革的國民黨,也仍是老面孔,不可能有新意。

而大獲全勝的民進黨,也不乏傳統的地上政治舊勢力,再加上原有「公媽」大老不時指指點點,雖然有部份年輕的新血加入,可思想行為仍然跳脫不了民進黨老路,想要給台灣帶來全新的風貌,很難期待。

因此台灣現象是「老大的台灣」,一群老人掌握台灣的政治資源,也掌握了台灣的經濟資源,這群老人到現在仍然不願放手,還想用過去的邏輯,來影響台灣的未來。

如果把一百年前梁啟超的呼籲:「少年中國說」,改成「少年台灣說」,完全切中台灣時弊。只不過少年兩字在台灣要再加一點精準描述。

我們期待的台灣少年挺身而出。指的是八○後,九○後的年輕人,你們正是那一群台灣經濟沉淪下的受害人,每天勞累付出,卻得不到應有的報酬,許多人因而變成憤青,變成網路上逞口舌之快的鄉民,可是光這樣無法改變台灣。

我們期待八○後的台灣年輕人,如果對現況不滿,應該大膽投入政治,在這個世代交替的時代,勇敢的投入各種選舉,時代力量已經發出第一聲,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年輕人來徹底解構台灣政壇。台灣人民正翹首企盼你們的出現。

做為一個自覺應該自省閉嘴的老人,在不耐於現行兩黨的作為之餘,也要提醒八○後的台灣少年們,要勇敢做自己,不要淪為現有兩黨之外圍附庸,你們要有勇氣,要挑戰現有體制,要重建新台灣,你們也要有決心,未來要取兩黨而代之,成為台灣真正的新主人,走出台灣全新的道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