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莊子.德充符》

 

常季曰:「彼為己。以其知得其心,以其心得其常心。物何為最之哉?」仲尼曰:「人莫鑑於流水,而鑑於止水;唯止能止眾止。……」

 

此為《莊子.德充符》第一章,描述有一個斷足的人王駘,受到魯國人的尊敬,向他求學的人和孔子一樣多,這引起常季的好奇,而問孔子,這是何故?

 

孔子回答:「王駘已經了然死生,不受外物變遷的影響,看自己斷的腿就好像失落一塊泥土一般,連孔子都要去請教於他。」

 

常季聽了就說:「王駘能修己,用智慧修其心,再用這個心看世界,得到萬物一體的『常心』,但這樣就能得到眾人的跟隨嗎?」

 

孔子回答:「人不會在流水照鏡子,只會在靜止的水面照鏡子,唯有靜止的水面,才能使他物靜止,也才能看得到自己,當王駘能了然死生,超然脫俗,大家都樂意追隨他,他並無吸引眾人之意。

 

面對止水,照映自我,求得身心放心,以回歸「常心」,這是孔子引喻一個人修心的說法,在人生中,我也曾歷經這種「唯止能止眾止」的修煉過程。

 

在我人生遭遇重大困境,身心困頓之際,外界些微的打擾,都會使我暴跳如雷,引發過度反應,反而使事情演變成難以處理的絕境,這時候我身邊的人,不論是工作夥伴、同事、或家人,都會成為倒楣鬼,受到我不正常、不合理的對待,做起事來,經常會節外生枝,治絲益棼。這時的我,就好像對著流水照鏡子,完全看不到自我,只有紛亂的影像與假象,而導致不正確的行為。

 

在不斷犯錯與紛亂之後,我只能痛定思痛,靜下心來悔悟,當我靜下心來時,靈台逐漸清明,一切都是我急切紛亂的心使然,才會錯上加錯,只要我能靜心,外界的紛擾也跟著靜止下來。

 

平靜的心靈就像明鏡止水,映照清楚的外在世界,雖然我仍然無法像王駘一樣,以智慧得其心,然後以其心得其「常心」,把外在世界看成一體,對自己身上的缺憾達到無視及物我兩忘的境界,可是光是做到靜心,就可以冷靜處世,不致因為內心的浮動,而做出逾越常理的作為。

 

當我們面對複雜的處境,面對巨大的壓力,面對強勁的對手,而精神恍惚,不知所措之際,唯一該做的事就是「靜心」讓自己的內心如止水一般,澄澈寧靜,當內心平靜,外界的紛亂也會跟著靜止下來,這樣我們才能一步一步,循序漸進的逐一處理。

 

越是紛亂,「唯止能止眾止」是唯一處理法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