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_200906A13電子書數位閱讀正當紅200907.jpg

在肺炎疫情仍然居高不下時,藝文圈最熱門的新聞莫過於誠品又很用力的關了8家店,這代表台灣可以賣書的空間又變少了,紙書的未來充滿了悲觀的色彩。

 

其實從2010年以來,台灣的圖書交易不斷下滑,大約每年以10%的規模衰退,雖然近4年來停留在每年180億元左右橫向盤整,看來似乎衰退有穩住的趨勢,可是對出版經營者而言,仍然感受到無比的壓力。

 

最明顯的壓力是,新書首印量的下修。許多年以前,大部分的新書首印量約在3000本左右,可是當通路的接受量不斷減少之後,首印量就不斷下修:3000本到2000本,到現在1500本,甚至連1000本都在印,這代表了紙書市場已到了可能無法經營的狀況。

 

1000本以下的新書起印量,意謂就算全數完銷,也可能無法過損益平衡點,代表出版注定要賠錢,那出版就不能經營了。不過紙書市場雖然嚴峻,但上天關了一道門,也必定會打開另一扇窗。這幾年台灣市場看到了另一種興旺的景象,電子書的數位閱讀卻方興未艾。

 

台灣的電子書大概從2012年開始,當數位出版聯盟大力推動「百年千書」的電子化運動之後,電子書市場就慢慢萌芽,雖然成長緩慢,但每年幾乎都成倍數成長,只是因為基期是從零開始,每年的金額都很小,讓人感覺不到電子書市場的重要性。

 

可是從2016年,電子書市場達到全市場佔比的0.5%之後,連續數年都以翻倍成長;到2019年,電子書市場佔比已突破3%,預計到今年即將接受5%的營業規模。

 

如果以圖書市場規模為180億元計算,5%的電子書規模達到9億元左右,這已經是一個讓所有出版人眼睛一亮的規模,也是一個值得經營的市場。以目前的電子書市場而言,最暢銷的電子書可達數千本,已不下於紙書的規模,雖然少得還很少,但如果做為紙書的延伸市場,仍然值得重視。而如果紙書市場的新書起印量繼續下滑到1000本以下,那出版者可能就會放棄紙書,直接考慮用電子書的出版型式,屆時電子書的出書量就會更加可觀。

 

出版者為什麼會放棄紙書出版,改採電子書?原因很簡單,紙書出版有最小的經濟規模的問題,少於某一個量不值得經營,因此如果販賣量不到經濟規模,也會賠錢。可是電子書的前期製作成本很低,沒有經濟規模的限制,所以紙書新書印量一旦降低,就會轉成電子書的出版型式。

 

預計今年電子書的規模如果能突破總市場的5%,未來前景可期,34年內要突破10%57年內突破15%也有可能。上天關閉了紙書的門,也開啟了電子書閱讀的窗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