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經營無時無刻不在發覺問題、解決問題。不過,我們看到的問題,真的是問題的關鍵嗎?我們所設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,真的能讓我們解決問題嗎?我們一定要再三地確認,我們所看到的問題是真正的問題所在;我們也要仔細地評估,我們所設定的解決方案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。

 

一個部門主管想搶標一本大書,但是極高的權利金,讓他想做又猶豫不決,於是來尋求我的看法。

 

我問他:「為何想出這本書?」

 

「因為我覺得這是一本暢銷書!」

 

我又問:「為什麼這會是一本暢銷書?」

 

「因為這是現在台灣社會正興起的熱門話題,作者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極高,而且書裡談到的論點新穎,會引起社會的討論。」

 

我再問:「市場上已經有類似的競品嗎?」

 

「過去已經出版過一些類似的書籍,但是都沒有賣得很好!」

 

我繼續追問:「已經出版過類似的書籍,卻都沒有賣好,原因何在?我們現在又要出相關的出版品,又如何能確保會暢銷呢?」

 

他回答:「這些類似的出版品,都是由一些小規模的出版社所出版,在包裝、行銷上都沒有做到位,所以沒有很出色的成績。這本書如果由我們來出版,我們會全力去包裝,行銷也會大規模去做,因此可以有較高的期待!」

 

我又問:「你覺得我們做出版的能力比較強,所以可以把這本書炒作出來嗎?那我可不可以先聽聽看你要如何行銷這本書呢?」

 

他回答了一些具體的做法。

 

我接著針對他所提出的做法,一一檢查其可行性、所需要投入的成本、可能引起的市場回響,以確認這本書能否得到暢銷的結果。

 

經過仔細的檢查之後,我發現他所提出的方法,要不是成本太高,就是執行的困難度太大,沒有把握做好。即使如此,我仍然不死心,繼續和他一起動腦,想看看是否還有別的做法可以確保這本書的成功販售,最後因為無法得到有把握的答案,只好放棄這本書。

 

這就是一個典型的「打破砂鍋問到底」的過程。當我們決定做任何事情、當我們提出任何解決方案,都是建立在一些假設之上,而我們要如何能夠確認這些假設都是正確的呢?方法就是不厭其煩地追問為什麼,然後仔細地檢驗回答與結果的關係,也檢視答案與所設想得到的結果,是否具有合理的邏輯推理關係。如果有,這就是可以相信的方法;如果邏輯關係不明確,這些假設就不可信。

 

「打破砂鍋問到底」是我最常用的檢查方法,每當我要做出任何判斷、要做出任何決策、要得到任何結論、要採取任何行動之前,我一定要不斷地追問「為什麼」,一直要問到所有的盲點水落石出,也要問到我自己對這個答案徹底相信為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