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學五年級時,學校舉辦演講比賽,我被老師指定代表出賽,而參加比賽,面臨的第一個考驗就是要寫一篇演講稿,我還記得當時的講題是「書到用時方恨少」,我為了寫這篇講稿,花了很大的心思,從書是什麼?我的讀書經驗,從課本到課外讀物,到如何從書中找到答案,幾乎把所有讀書相關的事都包括進來了,我自覺寫得很完整。
老師看了我的講稿之後,說了一句話:太多太雜了,要簡單一些。接著老師告訴我:短短幾分鐘的演講,只能針對主題,遵守簡潔的三段論法,就可以說服聽眾。
老師接著說:所謂的三段論法,就是全部內容分為三段,第一段陳述現象或事實,以切入主題;第二段展開論述,從第一段的事實,展開進一步的解說,以為結論做準備;第三段則說出結論。只要掌握事實、論述、結論的三段論法,聽眾最易接受。
我根據這三段論法,改寫講稿,我先說了一個因缺乏知識而陷入困難的故事,做為第一段的事實導入。然後檢討以前沒有認真念書,導致現在求救無門,接著再延伸到讀書的重要,要無所不學,以備不時之需。
最後下了結論:書到用時方恨少,要避免這種為難,就要多讀書,把自己變成博學之人,任何狀況,任何困難,都可迎刃而解。
這個三段論法影響我一生,小到簡短的聊天溝通,較長的簡報、演講,甚至寫文章,我都擅用這三段論法,這變成我一生最有效的溝通方法。
三段論法的優點是:每次只說一件事,一個觀點或一個結論,但卻是分為三個段落來說明白,分別為事實、論述及結論,事實是整個溝通的導言,而論述則是說理的核心,連接導言及結論,透過論述可以清楚的引出結論。
當我學會三段論溝通法之後,我變成一個高效率的溝通者,每一次的溝通,都可以直指核心,絕無誤會。
後來,我又學會了邏輯思考,我進一步把「歸納法」及「演繹法」這兩種邏輯推理,運用到溝通的三段論法,我嘗試在三段論法中,套用「歸納法」或「演繹法」的邏輯論述,使我的主張更具有嚴謹的推理過程,如此我的溝通具有極大的說服力。
人無時無刻不在對外溝通,溝通時我們通常是要陳述自己的觀點,試圖讓別人理解,並接受。因此,清楚明白的陳述自己的觀點,是溝通成功的要件,而三段論法是溝通最有效的方法。不論我們想陳述的觀點有多複雜,我們一定要把複雜的陳述,簡化成為簡單的三段論法,並歸納成為清楚明白的結論,這樣才能達成有效溝通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