蘋果日報_170508-A14不吵不鬧的司改 不改也罷.jpg

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召開迄今,給人的印象就是「亂」,從委員人選到分組,到議題,到委員選擇退出,到改革方向涉及總統擴權,面對如此複雜多元的改革議題,許多人擔心,此次司改將如何收場,會不會成為台灣政壇上最大的笑話。

 

身為司改會的一員,我從頭參加了每一次的會議,我完全不會為吵鬥爭議擔心,反而我認為吵鬧爭辯,各持己見,甚至一時出軌的意氣用事,惡言相向都可能是此次司法改革的必經的過程。如果司法改革一團和氣,順利進行,達成協議,這反而是我擔心的,因為不吵不鬧的司改,要不是改革不碰觸敏感議題,就是早在有心人的掌控之下,導引到既定的方向,不吵不鬧的司改,那不改也罷。

 

為何司改必定吵鬧?因為司改領域,涉及各種利益團體的衝突;司法院法官體系是利益團體,法務部檢察官是另一利益團體,而執業律師又是另一利益團體,媒體看起來是第三者,但其實介入司法也極深,而社會大眾對現行的司法體系也有諸多不滿,改革之聲甚囂塵上,這些團體對每一個司改議題,都各有堅持,任何議題,都必須歷經極尖銳的爭辯折衝,最後才有可能達成決議,因此過程中的衝突,擦槍走火,意氣用事,惡言相向,都在所難免。

 

這其中就算有人退出,但每組近20人,全部近百人的會議,最後只要能達成多數決的共識,這一定是有意義的決定。

 

而且從此次司改的開會目的設定,也注定了此次司改必定大鳴大放的結果,小英總統在成立司改會議時,參與人選就廣納各方能人異士,這些委員各有主場,且多堅持自己的信仰,而且改革議題就是要讓人民有感,所有的議題皆可談,所以注定了議題大爆炸的結果,其目的就是要為現行的司法體制做一次深度的總體檢,徹底檢討司法體制的諸多沉痾,並提出具體的改革作為及方向。

 

過程有人擔心,如此包山包海的司法改革,最後將如何善後,這麼多的議題,真能做一次性的改革嗎?又台灣的司法體制,禁得起如此大規模的改革嗎?

 

這些顧慮當然值得思考,不過從司法改革的開會流程,其實早已預作議題收斂的安排。

 

司法改革的五組分組會議,分別就人權、信賴、效率、友善及保障弱勢深度討論,這是對司法體系的總體檢,不放過每一個細節,也不迴避敏感的議題,這是不設限的發散討論過程,每一個組都提出了許多議題,然後選擇其重大者進行討論做成決議,這是一個充分發散的討論過程,預計5個組將有可能提出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改革意見。

 

而到了最後的司法改革的總語會議時,將由總統親自參與,進行最後的歸納與收斂,要從所有的改革意見中,依重要、緊急,對人民有感,推動的難易度及可行性等原則,進行綜合性的評估,選出此次司法改革第一優先必須推動的改革方向,這就是總統會議的收斂功能,做出真正可行,讓人民有感的司法改革作為。

 

至於未被列入第一優先改革的項目,則分門別類,有的列入司法院及法務部未來的推動方向,有的則等待下次的司改。

 

吵鬧的司改,代表碰觸了所有的敏感議題,司改考驗了台灣社會是否有能力在爭議中化解歧異,找到共識的可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