蘋果日170703_A15類隱形冠軍變身計劃.jpg

台灣未來經濟將往何處去?這是每一個人都憂心的事!我們過去一向傲人的傳統製造業一向逐勞力低廉的水平而居,外移世界各地;近30年台灣致力發展的電子業,也已露出疲態;台灣世界級的明星公司:鴻海、台積電、大立光,都淪為外資的投資標的,成為外資的提款機,幾乎與國人無關。未來台灣的經濟發展,還有什麼指望呢?

 

要回答此一問題,傳統的經濟發展思維已經不夠用,一定要有創意的另類思考,到底台灣還有哪些隱而不見的經濟實力呢?這可以從台灣的財經媒體中找答案。

 

在台灣的財經媒體中,不時可以發現振奮人心的報導:在南台灣鄉間的稻田中,隱藏了一家某種產品世界市佔率前5名的公司,他的產品已獲得世界知名品牌的認證與使用,每年默默地賺許多錢,不求變大,也不求上市,他們只專精在某一產品上,做到最精、最好。

 

這樣的報導時時有之,產品項目遍及各種產業,從成品到半成品,到零組件,到原材料,他們發展的故事,也都具有類似的劇情,通常是從某產品的代工開始,做久了就開始擁有某些特殊技術,他的老闆持續鍥而不捨的研發,終於把這項特殊技術轉用在某項產品中,獲致巨大成功,而躋身世界市佔率前幾名的公司。

 

據我個人估計:世界產品市佔率前5名的公司在台灣起碼有數十家,而如果以市佔率前10計算,這樣的公司在台灣絕對有數百家,才是台灣經濟的未來發展希望之所寄。

 

按照德國經濟學家西蒙的研究,德國的經濟發展靠的是這些隱形冠軍,其定義更嚴謹,是世界市佔率第1或第2的企業才是,而台灣這些躋身前5、前10的企業,僅能稱為「類隱形冠軍」,如果能夠把這些「類隱形冠軍」的台灣企業,協助變身為真正的隱形冠軍,絕對可以有效帶動台灣經濟發展。

 

這些「類隱形冠軍企業」如果想升級,通常要透過幾種方法:(1)直接購併前幾大公司,一舉躋身前3大,工具機的友嘉、晶圓的環球晶圓都藉由此法,成功變身。(2)大舉投資研發,取得專利,全力創新,這要擴充組織團隊,需要資金。(3)要引進設備、擴廠生產,或把原位於稻田中的違章工廠,遷移到合法的地方。

 

要做這些事,需要的是老闆的膽識和眼光,當然更需要的是資金。問題是許多「類隱形冠軍企業」,通常處在「發展」和「收山」的十字路口,這些企業大多創辦人已老去,年輕人不想接班。如果台灣政府能介入,推動變身,成果將可立即呈現。

 

台灣政府應由經濟部成立「類隱形冠軍變身計劃」,結合各界人士有計畫地進行產業田野調查,挑出適合的企業,鼓勵他們進行變身轉型。

 

台灣政府並應提撥100億變身基金,只要通過審核輔導者,由政府補助50%資金,以啟動變身,初期可先訂目標為100家企業,而基金也可視動用額度增加。

 

類隱形冠軍企業是台灣經濟的重要資產,政府應大舉介入,如果有100家企業變身,每家保守估計年營業額50億,總共可達5千億的產值,這是台灣的未來希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eipengho 的頭像
    feipengho

    何飛鵬:社長的筆記本

    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