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年輕時候當記者,白天上班時是記者的自由採訪時間,只有晚上要回報社寫稿、交稿。大多數的時間自己安排,白天你可以做自己的事,也可以去採訪。而就算休假日,如果有事,你也要隨時應召去工作,這樣的工作習慣養成了我非常特殊的工作習慣,那就是我沒有正常的上下班時間,我可能隨時都在工作,也可能隨時都在休息,我很習慣「隨時切換上下班模式」,只要轉個念頭,我就可以從休假立即開始工作;我也可以在工作中,立即轉成休假模式,上下班對我而言,完全沒有任何分野。

 

最近台灣媒體上常探討一個問題,因為手機通訊軟體的盛行,工作者在下班後,常會接到主管的指令,弄得所有工作者隨時感覺都在上班,完全無法擺脫工作的陰影,認為這是極不人道,也不合理的事情。

 

我很能理解工作者無時無刻不被召喚,所感受到的心理壓力,可是我也要鼓勵所有工作者能學會「隨時切換上下班模式」,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工作習慣,也是工作者和獨立創業者最大的不一樣。

 

以現在數位化的工作環境,工作者上班只要坐在電腦前面,就代表在上班,但真的在上班嗎?只有天知道,可能在上網買東西,可能在聊天,可能在看不相干的事,這些都是我在上班時常做的事。所以我也很誠實的認為,既然上班時可以雲遊物外,因此下班時,如果也需要偶然處理公務,這也就不足為怪了。

 

既然上下班無法做絕對的切割,那對工作者而言,就要學會「隨時切換上下班模式」的能力,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立即轉換工作心境,隨時可以立即進入上班模式,也可以隨時進入下班時的休閒心境。

 

這絕對是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,我常在休假時,因為看到某件事,而得到工作上的啟發,這時我會立即進入上班模式,把這件事情想透,必要時還會拿出筆記本,隨時記下處理心得,以做為日後工作的參考。

 

我常在休假時,順道拜訪客戶,處理公務,也常在公事出差時,抽空去遊樂一下,我寫過一篇文章〈真公濟私,有何不可!〉,就是說在出差時可順道請假旅遊各旅行景點。這些都說明了公私之間有千絲萬縷的糾葛,無法明確切割上、下班。

 

臉書的創辦人佐伯格說他自己幾乎隨時都在上班,這也是所有創業者共同的特質,創業者賭的是創業的成敗,自然沒有下班後不做事的自由,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為公司努力,隨時想的都是創業之事,而他們何時下班休息呢?他們的方法靠的也是「隨時切換上下班模式」,在日常生活的空檔偷閒休息一下,所以這也是工作者與創業家最大的差異所在。

 

所有的工作者當然可以要求下班,可是學會「隨時切換上下班模式」是傑出工作者的必備能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eipengho 的頭像
    feipengho

    何飛鵬:社長的筆記本

    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