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交通永遠不可預期,在北京要準時赴約,總是要比預期提早一個小時以上出發。
有一次,在北京有一個極重要的約會,為了確保準時到達,我在預定的交通時間內,再提前了一個小時出門。可是誰知道那天北京的交通出奇的順暢,我竟然早了一個半小時抵達見面地點。為了打發時間,我只好找了星巴克,坐下來喝咖啡等待。
因為無聊,我只好把今天要談的議題,重新檢視一遍。因為事前的準備充分,資料也很完整,我很快就檢查完了。實在是沒事幹,我就上網把今天的約會對象再搜尋一遍,沒想到搜尋結果有了新發現,這個對象是極好惡分明的人,而我事先準備的資料,竟然包括了他極討厭的論點,這讓我嚇出一身冷汗,立即更改所有的資料,以免引起對方的反感。
結果當天的會面非常成功,順利達成極密切的合作。這次經驗也讓我得到極大的教訓。這教訓就是:要想做到完美,先從準時開始。
表面上守時、準時與做事的完美並不相干,是獨立的兩件事。可是這次的經驗,我因為要守時,所以提前出發,而陰錯陽差早到,因為早到所以再一次檢視所有會談資料,而有機會修正,使會談完美完成。
這一切不都是因為準時而來嗎?從此我得到一個極重要的做事方法:要想做到完美,一切從準時開始。
在職場中工作,一般而言,有兩種思考:一是準時,一是完美。我的經驗我總是希望準時的完成任務,又要呈現最完美的品質,準時是絕對標準,而完美是相對標準,最佳的狀況是又能準時完成、又完美。可是如果兩者不可兼得時,我一定會先做到準時,然後把品質從完美降為及格,用較低的相對品質標準,以確保品質的完成,所以無論如何,務必達成準時。
而為了達成準時的絕對標準,通常我都會設定提前完成的目標,以預留彈性時間,應付不可測的意外狀況,這是達成準時完成的唯一可行方法。
一旦任務可提前完成,就可以確保準時,而只要沒有意外,我們就可以有多餘時間,重新檢視任務完成的品質,利用多餘的時間,把品質從及格的標準,逐步往完美靠近。
這就是工作從準時開始,再邁向完美之路。表面上準時與品質無關,但是透過預留的彈性時間,就可以去雕琢更精緻的品質,只要先確保準時,品質就有可能向上提升。
大多數的工作者在接受任務時,通常會忽視準時的重要性,沒有把準時視為絕對不可違背的標準,以至於不能如期完成任務。甚至會要求拖延,以交出更高的品質,這都是不正確的態度。
職場工作,一切從準時開始,再逐步邁向完美,這才是正確的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