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安靜離職已變成全世界職場的共同話題,西方社會講的是安靜離職,告別奮鬥主義,只做自己份內的事,絕不多出一分心力;東方社會流行的是躺平,用最少的付出,保持現況。而主管面對的問題則是:如果團隊中的成員,大家都安靜離職或者躺平,那麼組織該如何運作呢?那些已決定安靜離職的員工,有機會被改變,成為正常的員工嗎?

面對安靜離職的員工,主管首先要分辨他們是哪一種員工。所有的工作者,可以用能力及態度分為4個象限,第一個象限是能力好,工作態度好,願意努力工作;第二個象限是能力好,但工作意願不足;第三個象限是能力不好,但沒有工作意願;第四個象限則是能力不好,而工作意願還不錯。這4種員工中,會有安靜離職傾向的是第二及第三象限的員工,他們共同的問題是工作意願不足,不願意認真多做事,但能力上仍有好壞的差別。

對主管而言,面對能力不足,工作意願也不足的員工,這是無可救藥的工作者,就只能用安靜解雇來對應。可是面對能力不錯,但就是工作意願不足,不願努力多做事的安靜離職者,主管只要有正確的做法,是有機會改變他們的。

會變成安靜離職或躺平的人,通常是對組織的認同喪失信心,或者是對組織有疏離感的邊緣人,遠離組織核心而自我封閉;如果這種人能力還不錯,能改變他們工作態度的話,仍然會是組織很好用的人。

要改變這種人,主管第一個該做的事是關心。找機會多和他接觸,表現主管對他的關心,如果可能,也要對他的家庭及家人多理解,透過互動拉近彼此的距離,避免他成為組織的邊緣人。

主管該做的第二件事,是表達認同與肯定。主管會想改變這個人,一定是經過評估後,認為他是一個能力不錯的人,那當然要找機會對他的能力表達認同和肯定,並鼓勵他多做事多表現。

主管該做的第三件事是提拔,給予他特殊的工作任務,讓他有表現的機會。如果他對任務有質疑,主管要有耐心地循循善誘,必要時盡量要給予協助,只要他能接受任務,他就不再是一個安靜離職的人。

提拔不只是賦予工作,當然還包括職位上的升遷,找一個適合的職位,讓他能晉升,這更有助於他遠離安靜離職的領域。

經過這三個步驟,通常能改變一個人的工作態度,使他逐漸變成一個主動積極投入工作的人。

 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feipengho 的頭像
feipengho

何飛鵬:社長的筆記本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