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公司內有一個新事業發展計畫,是有關數位內容的構建與發展,由於是一項全新的想像,因此需要調一位有能力、有想像的主管去負責。我挑了一位過去表現良好的主管,希望他出任艱鉅,承擔這個公司非常重視的計畫。經過溝通後,這位主管剛開始表現高度的興趣,並深入的瞭解了計畫的內容,我很高興深慶得人。不過最後他卻拒絕了這個工作,讓我非常的失望。我不得不再仔細的約談他,希望瞭解問題的根源。

他說了許多的理由,例如對新工作不熟悉,對原工作任務未了,一時走不開等等……,可是在我看來,似乎都是一些不明確的理由,我覺得其中一定還有說不出來的原因。

我從他的好朋友口中,側面得知,他真正顧慮的是,他現在的工作已經非常熟悉,而且該單位運營的狀況也很好,他不願放棄現在這個熟悉而「輕鬆」的工作,去面臨一個有挑戰性,但成果未卜的職位。

知道這個理由後,我十分失望,我知道又是「舒適圈」現象在作祟,如果目前的工作穩定、舒適、安逸,其實很少人願意接受新的挑戰,去面臨不可知的未來。

在職場中,總有「舒適圈」與「艱困圈」的分野。就算同一家公司,也有部門差異,有的部門運營良好,工作者福利待遇都佳;有的部門則較辛苦,這就是舒適圈與艱困圈的差異。當然不同的公司,不同行業其舒適圈與艱困圈的差異就更大了。

追逐舒適圈,是人之常情,找一個較好的工作,人人如此,問題是這個邏輯永遠對嗎?

當然不是,如果你現在已經超過四十歲,未來的發展,已經受到許多限制,對任何的異動,都要審慎。問題是,如果你現在還年輕,如果你剛入職場,未來的發展還有無窮可能,舒適圈只會讓你安逸、懈怠,限縮了你未來的發展。

在我帶過的所有主管中,其實很容易分辨出其中的差異,快速成長,潛力無限的主管,通常都歷經了各種不同的考驗,他們的態度開朗、樂觀進取,面對新事務不憂不拒。反之變動較少,成長較慢,未來的發展也較受到限制。

如果變動是跨行業、跨公司,甚至是生涯轉換,當然要慎重。但如果是在同逼行業、同一公司,工作變動,其實大多數是代表培育與晉升。公司願意把新的挑戰交給一個人,隱含了認同與肯定。如果你拒絕的真正理由,只是不願離開舒適圈(當然你會用別的理由拒絕,只不過事實的真相,絕對瞞不過聰明的老闆)。

或許應該這樣說,在三十歲以前,勇於探索新事務、新工作、新機會,以增強自己的歷煉、能力是讓自己多才多藝的不二法門。而在四十歲之前,雖然在某些領域上你已經有一些成果,但是遠離舒適圈,不斷接受新機會與新挑戰,仍然是必要的態度。要坐進安逸的舒適圈,結果只會讓自己在職場中被邊緣化,變成可有可無的工作者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