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1年,我們就已經正式開始籌備這一本管理雜誌,那時編輯團隊幾乎已經全數到齊,並經過約半年的研究、規劃,但始終未能找到正確的定位,最後我們解散團隊,宣告暫停! 其後,我們又不斷在集團內尋找總編輯人選,俟機重新開始,但又歷經了幾位的籌備人選,可是都因不同的理由,未能順利創刊。 這一次,我不願再等!我決定自己下海,成為集團內年紀最大的總編輯,而這本經理人月刊,也才有機會與讀者見面! 看來,對內對外我都需要交代一下,對管理雜誌我心心戀戀,不能忘情的原因!
2100年的假想情境
先說近的:2001年籌備行動,是在外部環境聲聲催促下開始的。21世紀伊始,台灣彷彿處在前所未有的亂世中(和過去的安定相比),失業率高漲、經濟成長由正轉負,台灣人在焦慮、悲觀中存活! 我嘗試為台灣的未來,做一次模擬:2100年時,人類歷史會如何註解台灣?「亞洲東南、西太平洋島鏈中的一個小島,20世紀後半、21世紀初,曾因經濟發展繁榮興盛過……」這是我想像中,最恐怖的一種寫法,這代表台灣已經沉淪、光鮮不再! 問題是,如何能使台灣繼續繁榮興盛?經驗告訴我——經濟發展,而我們能做什麼幫助台灣?經驗也告訴我,辦管理雜誌! 這個結論要回溯到20年前:1979到80年,台灣仍然處在第二次石油危機的威脅下,苦難中的台灣企業,全力追逐產業結構調整、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,那個時候趙耀東部長、石滋宜博士領導的自動化服務活躍全台,那時候台灣沒有混亂的政治,只有「成本更低、企業體質更好、生產力更高」的目標,那是一個動人的經濟成長大時代! 如果台灣要繼續興盛,處方當然是經濟;而如果經濟要發展、追逐更高的效率、更高的競爭力,絕對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。 做為一個「文字工人」,我無力改變環境,我們只能默默的辦一本提升經營效率的管理雜誌,用最緩慢的方法,嘗試盡一份微薄的心力! 這或許是這一本《經理人月刊》,不論歷經多少波折、多少變動,她終究會在台灣誕生的原因。
對外找商機‧回家學管理
或許讀者會問:台灣已經有許多的財經、商業雜誌,難道還不足以推動台灣的經濟發展嗎?經營管理雜誌與這些雜誌又有什麼不同? 這是好問題!答案仍需從經濟發展的歷史軸線中尋找。 1990年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分水嶺。之前,台灣處在經濟開發的高成長期,其間雖有景氣循環的高低潮,但基本上都是經營者的「好時光」,商機處處、活力無限,只要敢投入,多數會有好回報。因此所有的經營者著重的是環境變化的解讀,商機的尋找與趨勢的探索,這是大多數台灣現有財經商業雜誌的定位,簡單說:就是探索外部變動的財經雜誌。因為內部管理不重要,對外找機會比較重要。 可是90年代以後,台灣經濟結構丕變,商機不再,大多數企業面臨的是存活問題,解答在企業內部,不在外部,管理知識、組織結構、個人能力、工作態度,變成企業顯學,只是財經管理雜誌還停留在「對外找商機」的假設。 可是研究與學習內部管理的回報令人驚豔!想想看,台灣90年代以後的高科技產業快速成長的核心能力,不就是「全球運籌」能力嗎?這百分之百是內部管理的能力!台灣傳統產業像關中(做烤肉架的公司)等,他們能成為股王,靠的也是內部的效率,管理不但能讓公司存活,更能讓公司獲得不可思議的高回報! 有一次我到泰國參觀「泰金寶」,他們的IT系統能綿密的管理到每一個生產環結,客戶HP(惠普)隨時都可以在網路上檢查生產進度,我好奇的問:這是SAP還是Oracle的系統?總經理許勝雄先生輕描淡寫的說:自己開發的……。這個故事讓我確認:台灣的高科技奇蹟,靠的不是科技,而是管理,否則台灣的高科技公司不會,也不可能在毛利率5%以下的情況下創造奇蹟。
100萬個新興管理族群
《經理人月刊》與所有的雜誌都不一樣,我們談內部、談管理、談如何培養及塑造高效率的工作者、管理者、經營者。 我們有一個想像:如果台灣最終有100萬個高效率的管理人新興族群,他們專業、他們充滿創新精神,他們有高度的責任感,對組織、對社會;當然他們也有多元的人文關懷,對人類、對生活態度,那台灣會是什麼樣的美麗新世界? 「專業、創新、責任、關懷」是我們想像中經理人的終極影像。 當然這100萬新興管理族群,不會只在台灣,他們會走出台灣,到中國、到亞洲、到全世界,他們會成為世界經濟舞台的核心角色,成為21世紀台灣人的驕傲。 或許,2100年世界史中的台灣,有機會這樣寫:台灣:東亞島鏈中最輝煌的島嶼,19世紀以風景美麗著稱,但21世紀,培養出無數的傑出專業經理族群,國際商業舞台流傳一句話:沒有台灣經理人的公司,就不是好公司……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