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曲《夜行船.秋思》馬致遠
﹝風入松﹞眼前紅日又西斜,疾似下坡車。不爭鏡裡添白雪,上床與鞋履相別。休笑巢鳩計拙,葫蘆提一向裝呆。
﹝撥不斷﹞利名竭,是非絕。紅塵不向門前惹,綠樹偏宜屋角遮,青山正補牆頭缺。更那堪竹籬茅舍。
這是元曲大家馬致遠傳唱千古的名作,他先道盡百歲光陰宛如蝴蝶一夢之後,再感嘆帝王、豪傑、富人的風光歲月,也是半腰摧折,不辨魏晉。進而體悟自己的人生也如下坡車,日薄西山,鏡中徒增白髮,來日無多。每天上床前不忘與鞋履告別,不知明日是否還會醒來穿得上?不要笑鳩鳥不會築巢,我只是裝呆而已。
接著馬致遠再自我表白:斷絕一切名利、是非,不再招意紅塵,每天徜徉在綠樹遮蔽的屋角,青山映照著牆頭,自由自在的活在竹籬茅舍之中。
每次讀秋思,總覺得塵念俱消,不再追逐世俗的成敗,只想沉醉在青山綠水之間。因為再偉大的成就,終究也敵不過歲月的摧殘,只能隱沒在荒煙蔓草之間。
可是不論再深刻的感悟,人總是要活在世俗之中,還是要有所追逐,因此每次當我領受了秋思的絕塵脫俗之後,轉身仍然投身在工作中,繼續全力以赴。
而秋思中的一句「上床與鞋履相別」,則成了我加倍努力工作的動力來源。
在五十歲以前,我覺得時間、歲月在我手中,我有一輩子的時間可以揮霍,因此我快意衝刺,我覺得我可以做所有的事,只要我想,我去做、我去嘗試,我就可以完成。
可是五十歲之後,我開始感覺到歲月的壓力,時間不是無窮的,我需要更大的急迫感來面對一切。
我有了新的想法之後,當我啟動新的行動時,我會想:在有限的時間內,我能完成嗎?我開始把每一件事,當作是我的最後一件事來做,我要小心謹慎的做每一件事,我害怕我再也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。
每一年的歲末年終,我也會仔細盤點所有的工作,把今年一定要完成的工作,依序排定先後順序,成為明年工作的最高指導原則,我不能假設「明年之後,還會有明年」,每年都可能是我的最後一年。
這不就是每天「上床與鞋履相別」嗎?
當我脫下鞋子,躺上床,我可能明天再也起不來,永遠再也不會穿上鞋子,人生就此戛然而止,時間就此靜止在這一刻。
每次想到這裡,我就會更加珍惜今天,掌握當下,在馬致遠這充滿「出世」的秋思中,我得到最入世、最積極的態度,也因而更看透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