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自慢圖片01.png

人生有太多的困境,在困境中,我們如何度過?如何化險為夷?

加倍的勤奮、加倍的努力、加倍的付出,應該是最基本的方法,只是這種最基本的「笨」方法,經常會被遺忘,也經常被聰明人棄置一旁,而聰明人也經常被困境打敗。

勤奮只是死工夫,卻是最有效的方法,只要我們下決心,天道酬勤、功不唐捐,笨人往往有最大的力量。

我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經驗,就是在三個月之內,從一個近乎白癡、什麼都不懂的新進記者,變成一個對所有財經政策、商場動態、產業知識朗朗上口的老記者,而方法也很簡單,就是讀報不放過任何一個字──強記死背。

一九七八年,《工商時報》創刊,九月間我正式成為籌備中的《工商時報》的新記者,完全沒有任何經驗,對所有的財經事務一無所知。而當時我們的對手──《經濟日報》,已創刊十餘年,所有的記者都經驗豐富,採訪過程,痛苦不堪,受訪對象三言兩語,《經濟日報》記者已瞭然於心;而我因背景知識缺乏,還狀況外,以致於經常抓瞎。

面對這個狀況,我知道自己必需用最快的方法彌補,否則只有挨打的份。我想出一個最笨的方法,就是在家訂一份《經濟日報》,然後每天把《經濟日報》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,不只是內容,還包括所有的廣告。

這當然是一個無聊、無趣而且極為痛苦的過程,《經濟日報》充斥了人名、公司名、產業名、產品名、原料名,再加上數字、專業知識、專有名詞??,第一個星期,我只看懂一半不到,看不懂怎麼辦?看三遍,先背起來再說。

這其實也是個極笨的方法,但效果極佳,看懂的當然就知道了,而看不懂的部分,也大概能歸納出一些問題癥結所在,當遇到有耐心的採訪對象時,我就可以追根究底立即尋求解答。

大約過了一個月,我約略把當時台灣商場上主要的人、公司、產業,都弄清楚了,也把正在發生的重要議題,大致掌握,等到十二月一日《工商時報》創刊時,我對台灣經濟的基本知識、動態、來龍去脈的瞭解,與對手《經濟日報》的老記者們已不相上下,我用最笨的方法,在最短的時間內彌補了新記者最大的缺憾。

人生是漫長的馬拉松競賽,要用穩定的步伐向前邁進。但人生也常會遇到危急的艱難時刻,這時我們就必須用非常手段,全力衝刺,才有機會突圍而出,每一個人全力衝刺的方法卻不一樣,而我用三個月追趕老記者十年經驗的方法,就是我勤奮工作的極致,也是我快速成長的代表作。

首先,我設定了三個月的目標,在常理上這是不可能的;其次,我選擇了最笨的方法──強讀死背;最後,我用每天十六個小時投入工作,除了睡覺與吃飯的八個小時之外,我都在學習採訪,其中讀報的時間約四個小時,另兩個小時在報社的檔案室中,翻閱過去的剪報檔,這也是在讀報,其他的十個小時,我不是在外面採訪,就是在報社寫稿。每天我早上八點就出門,一直到晚上十二點回家,那是一段工作極辛苦,但精神上極豐富的日子。

這個經驗奠定了我「極速」工作的典範,正常狀況我可以穩定的步調工作,但必要時,我知道如何全力衝刺,我可以幾天不睡覺全力工作,我也可以幾個月,每天只睡幾個小時。我還可以用一般人不能想像的方法工作,總之就是要化不可能為可能。

沒有這種「極速疾行」的經驗,千萬不要說你已經體驗過人生。

後記:

在《工商時報》創刊時,當時與我一起進報社的同事,常常會因為我對背景的熟悉而感到吃驚,他們也不時問我,是不是曾經當過記者,否則怎麼會知道這麼多呢?我含糊以對,不敢把我的「笨」方法說出來,怕被見笑。

「極速衝刺」的經驗,在人生中很重要。每個人都要測試自己「極速衝刺」的可能,必要時才能用得出來。

組織中常安排各種教育訓練,目的就是要彌補員工知識經驗的不足,但經常成效不彰,原因很簡單,當工作者自己覺醒時,他會用各種不可能的手段,學習補強,就像當年的我一樣,否則一切都是枉然,自己的認知覺醒最重要。

取材於《自慢:社長的成長學習筆記(2018年終極修訂版)》

城邦讀書花園:http://www.cite.com.tw/book?id=76155

Readmoohttp://readmoo.com/book/21008841400010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eipengho 的頭像
    feipengho

    何飛鵬:社長的筆記本

    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