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一生都隨時保持對環境的變動,保持高度的敏感,並積極求新求變。

 

三十四歲,我主動離開媒體的舒適圈,因為我已經過了將近五年的安穩舒適的日子,我覺得繼續這樣下去,我的一生不會有不一樣的成就!

 

一年之後,我遇到了台灣歷史上關鍵性的劇烈改變,那一年,政治解嚴,開放組黨,媒體自由化,報禁開放;再加上經濟自由化,外匯管制開放,台灣徹底走上自由化之路。在感受到劇變將臨之時,我決定創辦《商業周刊》,用更快的節奏來註解台灣社會的變動。

 

一九九五年,我感受到電腦使用從辦公室走入家庭的趨勢,勢必引發全民的電腦大學習潮,我決定創辦《PChome電腦家庭》雜誌。

 

二○○七年我察覺網路的使用將徹底改變人類的訊息使用,開始積極投入網路事業的經營,每年花極大的資金投入新的網路服務。

 

這每一次的變動,都來自於我對外在環境變動的敏感,一旦環境改變,我就會積極主動求變、應變,並尋求改變。

 

而每一次的改變,都使我免於在劇變中滅頂,甚至使我能晉升更高的境界。

 

對環境變動敏感,對現況隨時存在猶疑恐懼之心,深怕因為環境的變化,一睡醒來,原本熟悉的世界,忽然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,導致原已擁有的成果,一夕之間完全不再存在。這是一個人能維持長期的安定,並不斷進步的原因。

 

其實環境的轉變,並非在一夕之間忽然完成。在轉變之前,一定會出現各種預告。

可是如果我們對事前的徵兆不敏感,無動於衷,最後才會措手不及。

 

環境又可分為大環境、中環境與小環境。

 

大環境指是世界、國家、社會的變動,面對這些變動,大多數人總覺得無力、無感,因為離個人太遠,因而不關心、不思考,也無能力應變,而無所作為。

 

新創辦《商業周刊》的那一年,台灣所有的變動,都是大環境的變動,可是我因為敏感,而看到台灣邁向自由化的劇變,預判到週刊時代的來臨,而跨出了關鍵性的一步。證明大環境並非不可預測,也不是不能有所作為。

 

中環境指的是所處行業的趨勢,行業的興衰轉折,整個行業都必隨之改變。我投入創辦《PChome》雜誌及積極參與網路變革,都是看到中環境隱含的挑戰與機會。

 

至於小環境指的是個人的生涯,所處的公司與所在的職位的變動,這是每個人最容易感受到的變動,可是一旦變動出現,個人再採取因應,可能已時不我與,總要在變動真正來臨之前預為因應。

 

人必須要對外在環境的變動敏感,隨時對現況保持戒慎恐懼之心,在變動前察覺出危機的存在,也察覺出可能的機會,這是一個成功者必要的特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