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
各位親愛的朋友們,本部落格由於各方意見及迴響太過熱情
為免漏掉各位寶貴的意見,即今日起,本部落格不再開放文章迴響
請各位想要交流意見的朋友們移駕至 【 留 言 版 】 留下您想說的話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部落格及留言版嚴禁散發廣告及色情援交訊息!

一般來說,在公司導入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,企業資源規畫系統)的過程中,首先要先確認公司中的標準作業程序(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)。但是我們公司在導入前沒有所謂的SOP,因此顧問公司要先協助我們建立SOP。根據顧問公司的說法,我們只要「說你所做」,然後再「寫你所說」,就可以一步一步建立SOP

於是我們開始把每天在做的事「說出來」:行動前要做什麼事;行動時第一步要做什麼、第二步要做什麼……一直到工作完成為止,這就是「說你所做」。接著再用文字,逐一寫下所說的步驟,這就是「寫你所說」。

最後再開會討論這些文字化的步驟,確認這是正確的步驟,然後正確的作業流程就確立了。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個年輕同事來找我,提出了一個我常被問到的問題:我的事情非常多,似乎永遠做不完,請問該怎麼辦?

事情很多,是什麼狀況?

「我每年有必須完成的工作,我一年要編八本書,這個工作的負擔已很沉重。可是除此之外,我還要找尋可出版的新書題材,要閱讀各種新書簡介,這也要花我非常多的時間。而最要命的是:我的主管還會不時派給我各種緊急任務,都必須限時完成,這些都會擠壓到我原有的工作,迫使我經常必須加班才能完成!」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過去十幾年來,我們在中國損失了近1億人民幣。儘管如此,中國市場仍然有擋不住的誘惑,而且我們在台灣的生意模式,對當地的消費者也具有相當的吸引力,因此我暗中決定要重啟中國布局,把集團中的某一項產品複製到大陸。

我找來了相關主管,要他們仔細研究「登陸大陸」的可能,提出一份具體的登陸計畫。所有主管一方面十分意外,因為我們在中國失手多次,我竟然還沒放棄;另一方面他們也十分興奮,因為這些年來有許多大陸的消費者跨海而來,要求我們提供服務。我們的生意如果要在中國啟動,大家都樂觀以對!

於是我請大家在年底之前提出計畫,並編列預算,如果真的要做,就要在明年初正式啟動。在此之前,我要求他們先提出可行性分析和具體行動計畫,並且詢問他們何時可以提出。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個實驗中的數位媒體部門,歷經兩年摸索後,在今年做明年預算時,被我要求虧損金額必須減半,主管完全不能接受這個指令,他告訴我,他想不出能讓虧損減半的方法。

「如果你想不出能讓虧損減半的方法,那我會結束這個部門,因為這個單位是你一手創立,沒有人會經營,你如果沒辦法,我們就『認輸』了。」我把他逼到絕路,不得不面對問題。

面對這個艱難的任務,他腦中一片空白。我嘗試幫他問問題、尋找解答。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有一個同事,非常好學,博覽群籍,談起任何事,經常引經據典,頭頭是道,我對他的博學,十分尊敬。

可是有一次討論到一件事,他又搬出了好幾本書的理論,來印證他的論點,我卻發覺他引用的兩本書的理論是互相衝突的,分別適用在不同的情境。如果要套用在同一個情境,那只有其中一本正確,另一本必然不適用,可是我的這位同事竟然完全不察其衝突,而引述其論點。

有了這次的經驗,我對這位同事的敬意打了很大的折扣,我知道他是一個「讀死書」的人,雖然大量閱讀,卻只是囫圇書棗,沒能徹底消化,以致於誤用理論。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好的團隊工作者難尋,好的工作者、又有潛力培養成主管者更難得,因此,遇到這種人總是立即想交付重責大任,讓他好好揮灑一番。

偏偏這種人很有脾氣:「我不想當主管,我只想當個工作者,我不想每天都過著加班的日子。」遇到這種情況,身為主管的你,該怎麼辦?

「好好,你只要做好本份的工作就可以了,我不會強迫你當主管!」這是我第一時間的回應。許多重要的工作,我還是會指定他參與,讓他多歷練各種情境,並且不時地表達對他的認同和肯定,目的是在建立工作情誼及默契。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年輕時剛當記者,沒想到報社派了一個從沒有人做過的任務給我,要我一個人負責採訪全國企業界的新聞。

當時我在《中國時報》,之前《中國時報》的財經新聞都以總體經濟、財經政策為主,因此所有的記者都是守著財經部會採訪新聞,後來覺得產業及企業新聞增加,必須強化企業新聞,因此把我調出來,專門採訪產業及企業新聞,我一個人必須面對全國幾十萬家企業及所有的產業。

當我接到這個任務,我完全不知從何下手。過去採訪新聞的習慣,首先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地方去,那個地方會源源不絕的發生新聞,等待我們去採訪,這地方可能是經濟部、財政部,可是現在我沒有一個地方可去,全國幾十萬家企業,我每天要去哪裡採訪呢?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8歲那一年,當時服務的報社打算舉辦一個大型時裝展。從寫企畫案,到尋找贊助廠商募款、構思全場的表演活動、租場地、布置場地,再到安排觀眾入場,整個活動需要一個總執行人,總經理把這件事交給我。當時我心中毫無把握,可是既然被點名了,我就義無反顧地接下來。

接下來的3個月,我沒日沒夜地工作,先是想盡各種方法向企業界募款,理性說服加上威脅利誘,終於完成。節目安排更是複雜,必須不斷地排演。等到活動正式舉行當天,現場管制、出入動線、安全管理都需要細緻的規畫。直到節目終了,人員散去,我一個人在後台坐了半個多小時,激動的情緒,久久不能平復。

30歲時,為了揭發台灣地下投資公司詐騙的惡行,連續近一個月的報導,每天與投資人、黑道、警察周旋,精神壓力大到極限,最後迫使政府全面取締地下投資公司。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位年輕的創業家來聊創新經驗。這位創業家在兩年多前拿到天使輪的投資後,很安穩的全力衝刺了兩年,最近因資金將用罄,又開始努力募資,新的投資人給的建議是:營運模式尚待摸索,所以給了一個不高的估值,迫使這位創業家重新思考經營策略。

我仔細了解他的運營實況後,發覺他一年已有幾千萬的營收,可是去年仍然賠了幾百萬元,而對應他的營運實況,如果他減少不必要的支出,把所有的資源都投在刀口上,我估計他去年要平衡並不太難,我問他:為什麼沒有把損益兩平當作主要的運營目標?

他一臉狐疑的回答我:新創事業不就是要努力做出創新嗎?我一直朝這方向努力,所以從來沒有想到要省錢這回事,而且我在流量、會員數及粉絲數上也都有一些成果,投資人不也都關心這些事嗎?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歲的時候,我們幾個兄弟姊妹開了一家小型超市。為了送貨,我們買了一輛小廂型貨車。新車交貨時,我好奇地檢視新車,問在一旁的二姐怎麼開,二姐便向我簡單解釋了一下,接著我就拉著二姐去試車。

二姊大概開了100公尺,我說,「換我試試。」二姐說,「這怎麼行?你根本不會開車。」我說,「試試就會了。」二姊拗不過我,就讓我試。

我一上車,前30公尺,方向盤不穩,車子老是左右轉,之後就順了。開了一段路程後,遇上紅綠燈,我因為不想煞車再啟動,就急著在綠燈時右轉,結果轉彎的角度不對,撞上了對面的來車。那次的試車,雖然以災難收場,但是我從此就學會開車。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