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同事在應徵面談時告訴我:「我不是來販賣專業,而是尋找一個我可以發揮專業、實踐理想的舞台,因此薪水我不計較!」多麼令人動容的話,雖然按照個人的經驗,我不會因而完全相信,仍然會「聽其言,觀其行」,但是無可否認的,這一段話是許多的專業經理人心中想實踐的一個夢想。
專業經理人擁有的就是管理公司的專業,有人賞賜,有人出價,尤其出好價錢,就把「一身武藝,賣與帝王家(企業家)」,努力工作,除了豐功厚祿之外,當然最大的成就就是自我實現了,做一件讓自己自豪,對公司有貢獻,對社會有回饋的事,這恐怕是所有專業經理人夢寐以求的境界。
公告
為免漏掉各位寶貴的意見,即今日起,本部落格不再開放文章迴響
請各位想要交流意見的朋友們移駕至 【 留 言 版 】 留下您想說的話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部落格及留言版嚴禁散發廣告及色情援交訊息!
- Jun 04 Sun 2006 17:42
實踐理想、販賣專業與抬轎工具
- Jun 04 Sun 2006 17:40
你做好一件事嗎?
這是一句很奇怪的問句,我當然做好過一件事,我不只做好一件事,我還曾經做好過許多件事,甚至我每天都在做好許多事!這個問句答案當然不是這樣,我們要問的不是一件小事,不是一件每天都在發生的例行公事。我們要問的是:你是否替你的公司、你服務的單位,做過一件令人稱道,具有重大貢獻、對公司有關鍵作用的偉大的事,比如說把一個部門起死回生;比如說把一個新創事業,做成成功的賺錢單位;或把一個困難的專案,做出人人稱道的成果?
這是我問一個學識很高,自視也很高的年輕主管的話。他告訴我,他已經很努力做了一段時間,每天忙得不得了,可是他不知自己的未來在哪裡。他覺得自己可以做更多事,可是現在卻陷在例行工作中,彷彿在黑暗的隧道中,不見天日。
- Jun 04 Sun 2006 17:33
判斷與計算
經營企業,每天都在做判斷,而判斷的對與錯往往決定了企業的成敗,許多企業在一夕之間化為歷史,可能只是一個關鍵性的判斷出錯而已!
如何讓判斷的正確性提高,是一個經營者最重要的訓練,也是最重要的考驗。
- Jun 04 Sun 2006 17:31
喝茶、看報是主管該做的事
這個標題看起來頗另類,相信大多數組織中的主管都不是這樣,而大多數身為部屬的人,如果你的主管是這樣,你一定會群起而攻之。
其實這說的是一個理想的組織環境,一個熟練而能幹的主管,以及一群訓練有素、團隊功能良好、向心力強的部屬,這樣的團隊一切都井然有序,完成任務,主管不喝茶、看報要做什麼?只可惜,相信大部分的台灣企業組織,都不是如此,強的是主管,弱的是部屬,亂的是組織。而一旦能力強的主管,花了很多時間,把部屬訓練好了,把團隊作業能力凝聚了,也把組織績效提升了,很快的,他就會升遷到另一個更高的職位,又開始了另一個暗無天日的混亂階段,「彼得原理」的魔咒永遠跟隨著他。
- Jun 04 Sun 2006 17:29
千萬別做生意
有人一輩子就是千萬別做生意,因為違反造物者的原意,造物者給了你別的天分,你為什麼偏偏還不知足,卻要跌落商場的凡塵?
你能想像京劇名伶梅蘭芳,轉戰商場,變成一個成功的生意人?或者是國畫大師齊白石,經營公司,過著錙銖必較的日子?又例如《紅樓夢》作者曹雪芹,像胡雪巖一樣,呼風喚雨,跟錢往來?相信大多數人都不能想像上述的場景,甚至大多數人也都認為這不是一件對的事,因為造物者已經給了這些人很特別的路,他們演的是很特殊的角色,但絕對不是生意!可是,如果梅蘭芳一定要做生意呢?我們不只不能想像,而且幾乎可以確定結果一定是悲劇,或者至少對梅蘭芳個人而言,絕對是一場劫難,一段痛苦不堪的折磨;或者整個社會根本就不會出現我們所認識的梅蘭芳。
- Jun 04 Sun 2006 17:28
第一時間,勇敢面對
美國的房地產魔術師川普,在上個世紀九○年代初期,因快速擴張,再加上經濟不景氣,而出現瀕臨倒閉的危機,負債數十億美元。所有的人都在等著看川普的笑話。這時候川普選擇在第一時間,主動面對所有金融機構。他邀集銀行團見面,並提出凍結還款五年的計畫,並且告訴銀行家們,繼續支持他,川普會回報金融機構長遠的獲利;但如果他破產,所有的人都將受害。川普果真得到金融機構的支持,而在五年的調整改善之後,川普現在又是美國知名的富豪,也是成功的企業家,沒有人受害。
這可是經典的危機處理案例,方法只有一句話:「第一時間,主動且勇敢面對!」
- Jun 04 Sun 2006 17:25
人格不獨立,數目有何用?
美國的電影,充斥著這樣的情節:一個小記者、小警察、小人物,面對社會上不公不義之事,不畏外在壓力、不畏強權、不理長官的勸誡與掣肘,一心一意追求真理、真相,最後終能扳倒大鯨魚,將惡徒繩之以法,雖然自己也可能會玉石俱焚,但也在所不惜。這樣的故事令人動容,社會上也崇拜這種唐吉訶德式的悲劇英雄。中國的社會,不是沒有這種故事,但大多數這種人,被取笑為不識大體、不知明哲保身、不通人情世故的笨蛋。中國社會,講究的是圓融隨俗、八面玲瓏、左右逢源,公理正義是他家的事,個人不需要,也不應該強出頭。
這恐怕是中國社會結構上的大問題,也是很多西方制度,移植中國後多數「橘逾淮變枳」。最近台灣的證券主管單位,因為上市公司博達弊案,決定增加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名額至董監事的四分之一,恐怕其結果也是徒增困擾、治絲益棼。
- Jun 04 Sun 2006 17:01
策略與執行力
二十年前,或許更早,策略一詞風行企業界,經營企業要談策略;不談策略,簡直沒知識,沒學問,沒前途;二○○三年,執行力成為企業經營新的流行語彙,不談執行力,一樣沒知識,沒學問,沒前途;甚至還多一條罪名:落伍,趕不上時代!說老實話,我從來沒弄懂策略過,我對高來高往,不著邊際,天馬行空的事,沒興趣。對執行倒是頗有心得,年輕時,對老闆交付的事,從不知如何說不,總是傻呼呼的徹底做到;年紀大了,當了年輕人的老闆,做任何事,總要找到切實可執行的方法,才敢下手;下手之後,就全力以赴,不達目的,絕不終止。
對策略與執行力,這兩個經營學上的流行語彙,我個人倒是有我自己的簡單解讀。策略是什麼?就是在正確的時間選對的事做,做對的事〈Do right things〉;執行力是什麼?就是全力以赴,把事情做對、做好〈Do things right〉。這兩者一個是高層次戰略面的事,一個是底層戰術面的事。
- Jun 04 Sun 2006 16:52
工作成就定律─唯態度論
台灣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劇烈的失業風暴,四%的失業率,幾十萬人失業,再加上即將來臨的畢業季,還有約二十萬人將投入就業熱潮,討論如何解決就業問題?如何找到工作?已成為台灣最熱門的話題。可是大多數就業者,在尋找工作的同時,努力學習應徵面試技巧,努力增強自我工作能力,但這些其實都並非決定性的因素,更重要的是更應該瞭解真正讓你就業順利,成就美滿人生的關鍵,那就是工作成就定律:態度至上的工作法則。
有一種說法,每一個人的工作成就的大小,等於能力乘上工作態度,能力越高,工作態度就越好,其成就越大,也是遠離失業的不二法門。但大多數人都只重視工作能力,念書、學習,取得高學歷,都在增強工作能力。而重視工作態度的卻少之又少。大多數的工作者缺少正確的工作倫理,對公司、同事、工作本身,是否具有正確的工作態度,成為全社會工作職場上的最大盲點。
- Jun 04 Sun 2006 16:50
「好用」的人正當紅
一位從國外留學回來的主管,拒絕了我交付的一項臨時性工作,理由是這件事與她的職位及工作無關。我不能勉強她,也不能說她錯,因為確實與她的分內工作無關,但從此我對她的印象大打折扣。理由很簡單,她在公司內是個不「好用」的人。雖然她在本分的工作內稱職負責,可是當公司有變動、有急用時,她僵硬的態度,畫地自限的自外於公司的需要,自然無法與公司同舟共濟。
最近日本知名財經雜誌《Presit》,就提出這個「好用」的觀念。在二十一世紀的新經濟時代,企業內當紅的專業經理人的一項特質就是「好用」,「好用」的人態度開放、不自我設限、專長多樣、學習力強、可塑性高、願意挑戰新事物,也願意以公司的需要為己任,而不是只自滿於自我的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