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
各位親愛的朋友們,本部落格由於各方意見及迴響太過熱情
為免漏掉各位寶貴的意見,即今日起,本部落格不再開放文章迴響
請各位想要交流意見的朋友們移駕至 【 留 言 版 】 留下您想說的話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部落格及留言版嚴禁散發廣告及色情援交訊息!
有的人做生意一輩子,從小做到大,終能平平穩穩的得到善終;也有人大起大落,不論曾經如何風光,但最後終要打回原形,身敗名裂,兩者之間的差異在哪裡呢?謹慎與保守,恐怕是上述兩種人最大的差異。謹慎的人,做任何生意,有十分力,只用六分,留下四分,做為「容錯」的空間,就算有任何的不順遂或意外,自己總還有力量解決,不會把所有的籌碼都用上,也不會讓自己身處彈盡援絕的險境。

這樣說,或許也未臻正確,因為在你剛創業時,或者小規模經營時,有人不謹慎保守嗎?當你資源小,籌碼少時,每一個人都會小心翼翼,謹慎從事,你根本無能力「膽大妄為」!謹慎是你由小做大的方法。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一言而決是老闆最大的權威與快感;但是一言而決也是老闆最大的危機。

大多數中國人的企業,都延續著中國人的傳統:「皇上聖明,皇恩浩蕩」,雖然現代的企業,基本上是一個較民主的決策及運作體系,但是中國人倚賴權威,向權威低頭的本性仍在,也因此而形成大多數中國企業內,形成老闆「一言而決」的現象。大多數的老闆當然也有足夠的英明,承受「一言而決」的認同與責任,可是研究企業的興衰史,我們又不能不承認「一言而決」通常潛藏著企業「一夕覆亡」的危機。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高效率組織的本質是用較少的人力,做完較多的事,以獲取較高的效率,因此工作者面臨的是,永遠做不完的工作情境,如果要把事情做完,勢必要熬夜加班、夜以繼日。這是從個人到團隊、到部門、到全公司上下的普遍現象,下班以後,辦公室仍然燈火通明,是現代高度競爭下必然的結果。這就是企業組織中的「做不完定律」:事情永遠做不完,如果事情做得完,你就是組織中不重要的人。如果公司中大多數的人事情做得完,你的公司一定是有問題的公司,開始準備換工作吧!

這或許是戲謔與嘲諷,但有一定程度的真實,問題是面對「做不完定律」下的工作者,將如何自處呢?熬夜加班是九九%的人採取的對應方法,但這絕不是正確的答案,這只不過是永無休止的惡夢,也不能真正改變工作的為難本質。要改變這種狀況,要靠非常多的方法,才能有效改變,而其中「重點法則」只是最關鍵性的做法。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彼得原理講的是組織中表現良好的工作者,一定會被升遷到更高的職位。因此不論任何時刻,檢查組織中的人大都是不稱職的,因為這些人都是剛接任更高的新職位的人,他們還沒有學會新職位所需的所有技能!彼得原理描述的是組織的評價與升遷,但實務上並非如此,因為組織的評價並不即時,升遷也未必即時,主管的普遍不稱職現象未必發生。但是組織中另一種形態的彼得原理,卻是必然發生,也必須重視,那就是新主管的彼得原理。

分析組織中的升遷邏輯,都是因為原工作表現良好,所以被拔擢。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企業經營有兩種基本商業模式,一是對外尋找商機,只要在外部找到好的生意機會,生存獲利就不成問題。二是對內尋找高效率的解決方案,回家把團隊建好、把流程理順、把成本降低,提供最好的產品及服務,如能做到這樣,生存賺錢也沒有問題。過去數十年來,台灣的經濟發展,大多數人注重的是「對外找商機」,因為在經濟發展的初期,台灣商機無限,外部有的是機會,只要能找到機會,不但生存獲利不成問題,甚至還有超額利潤或暴利可賺,因此重外輕內在所難免,企業內的內部管理,對內尋找生存發展的解決方案,就不是那麼重要。

但自從上一世紀最後的十年,台灣經濟發展已出現結構性的轉變,當市場自由化、資訊透明化之後,台灣變成一個完全自由競爭市場,外部機會變少,所有的競爭回歸產品及服務本身,誰能在企業內部做到最佳、最好、最有效率,就變成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。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做生意,賺到能賺的每一分錢,省下該省的每一分錢,理論上,這是一個好生意人的必要條件。可是我也聽過另一種評論,有人評價一個商場上極精明而且形象不是很正面的商人:「他是一個能賺一百元,如果只賺到九十九元,回家還要自責、懊惱不已,連一塊錢也不放過的人!」言下之意,有不屑、有鄙視,似乎這人是個不近人情、冷酷無情、極難相處的人。

台語有云:「買賣算分,相請不論」(台語發音),指的是只要做生意,就要錙銖必較,計算到每一分錢,但請客的話,再大的錢都不計較。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工作中常遇到一種狀況:當某主管提出某項新構想時,經常就會有許多人從各種角度反覆斟酌,有的人說這可能有某種副作用;有的人說,這個構想不周延,還需要仔細研究。經過大家的七嘴八舌之後,大多數創新的想法都胎死腹中。我冷眼看著這些討論,當然有些想法是浪漫、不切實際而不可行的,被腰斬不足為奇。但是也有些想法則不然,確實具有突破性的創見,只不過因為是創見,太新穎了,與現況難免有些不相容。理論上,只要克服這些不相容的部分,這個創見是有可能實施的。只不過如果放縱公開的討論,通常這些創意會被犧牲,因為大多數主管會play safe,採取保守而安全的策略。大家寧可停在原地,什麼也不做,而不願採取積極性的作為。

這就是大多數組織與工作者的實況。廣東有句俗話:「口水多過茶」,指的是說得多、做得少,完全沒有實踐性、沒有行動力。不幸的是,大多數組織中的人,都是口水多過茶的人。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位主管一向以「好人」自居,對部屬照顧得無微不至。部屬不會做的,他全部接下來做;部屬犯了錯誤,他一概遮掩下來;部屬有任何要求:請假、加薪等,他幾乎也照單全收。結果是他的部內成了公司內有名的「神仙連」,不幸的是,他遇到的是一個魔鬼總經理,一向要求嚴格,而其他部門也向總經理看齊,成為「魔鬼連」,這位「好人主管」當然成為老闆的眼中釘,最後不得已也只好調整作法,否則下場不問可知。這是主管的態度與理念問題,電視劇「雍正王朝」中,康熙臨死前,把王位傳給雍正,並評論了諸皇子的作為,其中對八賢王的說法就是:「朕以寬仁治人,而老八以寬仁收買人心」,國家絕不可交給這種別具用心的人。主管如果在這方面理念不正確,絕對是個悲劇。

以寬仁待人,絕對正確,也是做為一個好主管必要的基本條件。可是寬仁不足以自行,還需要輔以賞罰與紀律,在組織中,是非分明,賞罰分明與紀律井然,這才是好主管、好組織的要件;否則就陷入前面舉例中的「神仙主管」的悲劇,差異就在「溺愛」與「濫好人」。對部屬只知照顧,不知教導,只知包含,不知訓練,這是溺愛;對部屬是非不明、賞罰不分或只賞不罰,這是「濫好人」。不過這還不是最壞的,充其量是個頭腦不清,搞不清楚狀況的主管。最壞的是康熙口中的「收買人心」的主管。以寬仁為名,行收買人心之實的主管,通常別具用心,目的在擁兵自重,成群結黨,搞派系,搞鬥爭,這是組織中最麻煩,最討厭且傷害力最大的主管,這種人通常有兩種下場:一是被上面英明的老闆看穿,徹底剷除;另一種是升官成功,最後把整個公司搞垮。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理論上,管理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為遂行組織目的,所施行之作為;對平行者,謂之溝通、協調,對上位者,只能被動的接受指令。這是一般的想法,但是組織成員如果被動的接受這種組織行為的宿命,在現在複雜多變、競爭激烈的組織中,顯然是不夠的,應該有更積極的做法,才能化被動為主動,工作得更愉快,更有效率,成果更佳。「向上管理」就是工作者必須具備和學會的技巧。

如何管理老闆,讓老闆用對你有利的規則來指揮你,這就是「向上管理」。要學會向上管理,又有態度、過程與做法三大訣竅,必須搞清楚。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「揚善於公庭,規過於私室」,這是所有主管都知道的道理,但是就算謹守規過於私室的原則,仍有許多的困難,達不到改過遷善的效果。許多次的經驗都告訴我,規過於私室,常常因為對象的態度不正確,而使效果大打折扣。當我關起門來,和部屬討論他的問題,希望他改進時,經常會遇到小朋友的強力反駁,他們不是告訴我,我的觀察有誤,事實不是這樣的;就是我的推論有問題,他們根本沒這些毛病。劇情錯綜複雜,林林總總,但結論都類似:他們認為自己被誤解了。他們沒有錯,甚至有的人還會沮喪萬分,認為連我都搞不清楚狀況,這個公司真是是非不明、黑白不分。

我承認,當然也有少數情境,是他們真的被誤解了,我也很樂於明白真相,還小朋友清白。但是,老實說,這種狀況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因為當事人愛面子,防禦心強,不肯認錯。以至於我在溝通的過程痛苦不堪,需要大費周章。
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