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英政府上台後,對台灣經濟所開出的重要處方,就是「南向」政策,要企業面對東協,投資東南亞,這實在是一個莫名所以的政策,對沈迷的台灣經濟難有實質的貢獻,而且政府在施政上也難有著力點,根本不可能發揮倡導作用。
一國政府要發展經濟,通常著眼於國內,努力改善投資環境,推動各種產業獎勵,強化國民消費能力,都能發揮具體的效果,很少國家鼓勵對外投資。
小英政府上台後,對台灣經濟所開出的重要處方,就是「南向」政策,要企業面對東協,投資東南亞,這實在是一個莫名所以的政策,對沈迷的台灣經濟難有實質的貢獻,而且政府在施政上也難有著力點,根本不可能發揮倡導作用。
一國政府要發展經濟,通常著眼於國內,努力改善投資環境,推動各種產業獎勵,強化國民消費能力,都能發揮具體的效果,很少國家鼓勵對外投資。
二○○○年左右,我們與華人首富李嘉誠旗下的公司合作,他們成為我們的大股東。我正在好奇他們將如何管理我們公司,沒想到他們只派來了兩種人:財務和法務;仔細的了解我們公司的財務作業流程,並制定了許多新的工作規範,要我們遵守,財務工作在他們的要求之下,確實很快就上了軌道,我們也很樂意接受他們的協助。
可是在法務上,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。因為在此之前,我們公司完全沒有法務,就算對外要簽任何合約,也是由直接負責的部門主管決定,頂多是如果直接負責的部門主管沒把握,就再來找我商量,而我也是僅就業務與生意的思考給予意見,對於如何簽合約以及合約的細節,就只憑直覺就決定了。
在中國安徽省桐城市有一處歷史有名的古蹟,名曰「六尺巷」。相傳是清朝康熙時大學士張英的老家,當時張英的家人重修府邸時,與鄰居發生爭執,於是家人寫信給當時在朝為官的張英,期望能透過張英得到地方官吏的支持。
張英收信之後,只回詩一首:
《莊子》達生第八章
紀渻子為王養鬥雞。十日而問:「雞可鬥已乎?」曰:「未也,方虛憍而恃氣。」十日又問,曰:「未也,猶應嚮景。」十日又問,曰:「未也,猶疾視而盛氣。」十日又問,曰:「幾矣。雞雖有鳴者,已無變矣,望之似木雞矣,其德全矣,異雞無敢應,見者反走矣。」
臉書的創辦人薩克伯在臉書讀書會中公布了他的閱讀書單,第一本書《The End of Power》立即引起大賣,接著再公布第二本書《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》,也立即在亞馬遜書店中從數千名,上升到熱銷的三百餘名,讓薩克柏被稱為繼歐普拉之後成為閱讀的推廣者。
不只是薩克伯推廣閱讀,曾為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茲,也一樣分享他的閱讀書單,每年公布他最喜愛的書目,一樣也引起眾多媒體的報導,進而成為讀者閱讀的參考。
在河南鄭州,我遇到一位中小企業台商,十幾年前當河南還是未開發之地時,他就從東南沿海遠走鄭州,以先行者之姿,在河南經營房地產,十餘年來大有成果,已是成功的台商。
他與我分享他在大陸的成功經驗:這十餘年來公司能長冶久安、組織能穩健運營,全靠他當時一到河南就訂定的「三大犯罪」。公司中的任何台幹,只要犯了三大犯罪,就一律開除,沒有任何人情可溝通。
這是許多年前的舊文,寫的時間約略與「五人工、三人做、四人薪」相近,這篇文章可以看出我對老闆的態度。如果老闆不能視團隊為家人,而只會苛刻員工,員工大可以走人,不必再為老闆賣力賣命。
「五人工、三人做、四人薪」其實在探討的是組織的最適規模,許多的公司在組織的設計上,用了太多的人,但並未得到最佳的效率,減少人力只是在測試組織的最適規模,如果因減少人力,導致壓榨員工,沒有員工願意接受,老闆也會得到應有的報應!
根據《蘋果日報》報導:停工年餘的大巨蛋工地已是一片荒煙蔓草、鋼筋腐朽、垃圾遍地,完全是廢墟景象。看到這則新聞,我心中不由自主的浮現核四廠的場景;美麗的東北角海岸,聳立了龐然巨物,這裡花費了台灣老百姓三千餘億的資金,得到的是一個令人心痛的廢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