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從小被母親溺愛的小孩,最後犯上不可赦的殺人罪,在臨刑前,他要求最後一次擁抱在一旁送別的母親,擁抱的時候,他乘機咬下媽媽的耳朵,痛苦的媽媽不解,疼愛、照顧他一輩子,為何得到這樣的回報?
他回答:「都是你害我,如果我犯小錯時,你就嚴厲教訓我,我就不會一步步越陷越深;可是我每一次犯錯,你安慰我、袒護我,或是幫我逃避、掩飾,讓我有恃無恐,我終於走上死路,我恨你!」
這是一個經典的教養預言,對應了疼愛與溺愛的差別。在職場中,也有類似的劇情,管理者可能陷入溫情與濫情的陷阱中,這種主管是會讓組織陷入災難的「好人」主管。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經營事業這麼多年,我常想,什麼是一個經營者最重要的事,組建核心團隊是我琢磨思索許久之後的答案。
所有成功的企業家,包括張忠謀、郭台銘及威爾許(Jack Welch)等人都認同「人對了,一切都對了」,顯然這個命題是所有決策者一致的認同,但對中階經理人就不會是這個答案。
中階經理人不是最高決策者,他頂多接受一項任務,主掌一個單位,要完成一定的成果,因此完成任務是他們最重要的事,雖然完成任務也要依賴團隊,但團隊的成員,可能不是他們能完全決定,因此大多數中階經理人完成任務的方法多會依賴自己的投入,他們心中所想的可能是流程、方法的改進,而不會進一步設想團隊的組建。這種以自己投入,做為Get Things Done的方法的人,只是一個管理者、工作者,而不是經營者。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一個能幹的女部屬,因為感情的糾葛,自我了斷。在參與處理相關後事時,我才發覺她是一位極傑出的工作者,而且已經來公司5年,這讓我十分自責;我竟然不知道、不認識,沒能給予特別的照顧與安排,我怎能自認是一個愛才、識才的主管呢?
經過這一次教訓,我開始留意身邊的人才,對已經到職一定年限的員工、有特殊表現者,我會進行約談、關切,並主動參與這些傑出工作者的升遷與生涯規劃。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一個朋友,在一家知名的集團企業工作,有一次對外談到一筆生意,他自認為得到非常有利的條件,肯定會得到老闆的認同,沒想到這位雄才大略的老闆卻把他罵了一頓,認為他沒得到公司想要的條件,要求他重談,並開出了非常嚴格的條件,要他談不成就別回來。
這個朋友非常生氣,認為老闆根本就是「蠻橫不講理」,可是沒辦法,也只好試試看,最後當然不可能談成,可是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,得到一些優惠。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三十歲時的一個採訪,解開了我一生面對工作、面對職場的疑惑!
當時我正為報社的環境,充滿了同事間的競爭與辦公室中的政治鬥爭深為困擾,甚至萌生離職的念頭。
我採訪的一位總經理,五十歲就被提拔為公司最高決策主管,我發覺這位總經理二十幾歲就進入這家公司,一路從最基層的工作者,被提升為小主管、經理、副總經理、總經理,其間還歷經行銷、生產、海外主管,幾乎走遍了公司內的各部門,我很羨慕他一開始工作,就找到一個好公司,可以從一而終,在一個地方貢獻心力,不用尋尋覓覓,到處換工作。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溝通是門大學問,會說話的人左右逢源。人人也都知道要說好聽的話,但有時候會不知不覺說了一句多餘的話,一句多餘的話,把所有的好話,都變成多餘。
兒子告訴父親:這個月的段考,我進步到全班第二名耶!父親:很棒,很棒!那為什麼不是第一名呢?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不做大事,枉活一生,一做大事,卻會面對眾說紛紜的複雜情境,這時候需要的是冷靜、自信與毅力,只有把事情做出來完成它,才會讓大家閉嘴。
英國知名學者班哲明‧喬厄特(BenjaminJowett)的名言,流傳千古,是每一個從事改革,力求突破與創新的人,在面對一般凡夫俗子的冷嘲熱諷時,必需要有的認知與態度。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樂極生悲」是人人皆知的成語,「利多出盡」是股市通路的行話,意思都差不多,代表太多好事之後,一定有壞事出現,狂喜之後,必有大悲,面對好事,一定要小心。
一個朋友聊到大陸的一個投資案,是一個工業用氣體的生意,在同一個鎮上,有幾個工廠,有一個工廠會產生大量的廢氣,另幾個工廠則需要使用氫氣,現在都是用桶裝,從外地買來。這個計畫是回收廢氣,純化成氫氣,再鋪設管線,直接賣給其他幾家工廠,由於距離短、省卻長途運輸費,非常有效率,因此,這個氫氣投資計畫回收非常快,總投資人民幣兩千萬元,大概八個月就可以回本,而且下游使用者的價格已經較其現在購買價打了六折,這真是一個雙贏的計畫。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五十歲以前,通常只算計眼前的利益,從沒想過如何面對自己行為的醜陋與內心的猙獰。五十歲以後,比較能誠實的面對自我,我開始知道:騙得了別人,但自己絕對騙不了自己……。
這則故事說明了我誠實面對自己的過錯、尋求內心平衡的過程。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個祕密在我心中藏了許多年,從此我知道自以為聰明絕對是災難,我更因為知道力不可使盡、勢不可用絕。在精打細算之餘,應給對手留些餘地。如果讓自己的貪婪恣意橫行,一旦跨越了對方的紅線,一切算計都會變成鏡花水月……
一個同事曾經說了一句話,讓我思前想後,琢磨再三,久久不能忘懷。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老闆也是人,老闆也會犯錯。可怕的是老闆權力很大,犯的錯傷害更大,對大多數的工作者而言,你沒有力量阻止老闆犯錯,但你應該有效管理老闆的餿主意。
每一次我犯錯的時候,身邊最能幹的部屬總要倒大楣。因為在關鍵時候,我總是派出最能幹的部屬出面收拾善後。每一次我要求他們出艱鉅任務,他們總是乖巧的答應。我也一直不覺得我有什麼問題。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企業經營由老闆指揮大局,有挑戰不可能、有強渡關山、有要在石頭中擠出水來的意志與情境。在關鍵時候,老闆能講理嗎?講理的老闆,有時候只會看到他的無能、無為與軟弱。
老闆如果沒有不講理的狠勁與殺氣,那組織只能坐以待斃。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許多笨方法具有最大的效果,大多數的聰明人不屑、不肯用笨方法,所以經常在不可能犯錯的地方,犯下不可思議的愚昧大錯。
這是我從一個公司的小主管身上得到的啟發,方法一點也不特別,只不過是事前仔細預演一遍,但對已經自恃聰明的我,宛如晨鐘暮鼓,效用極大。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任何事物如果數量眾多、差異甚大,就很難概括而言、一視同仁,這時就需要進一步分類,這篇是把負責事物分類的方法,再就這些次分類進行分析,並採取不同的對策,以做為快速對應的準則,我稱之為「橄欖球思考法」。
此一方法要先確立某一核心觀察角度,而不是漫無目的的類型劃分。世界各國如只按主權劃分:美、日、中、德意義不大。要從分析的目的確定核心觀察角度,如經濟問題,可從經濟發展程度分成:開發國家、落後國家、開發中國家等??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為什麼做完了所有的事,卻達不成原來期待的目標,結果和自己的想像不一樣?
仔細拆解工作的四個層次:有做、做完、做對、做好,就不難找到問題的癥結。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生有太多的困境,在困境中,我們如何度過?如何化險為夷?
加倍的勤奮、加倍的努力、加倍的付出,應該是最基本的方法,只是這種最基本的「笨」方法,經常會被遺忘,也經常被聰明人棄置一旁,而聰明人也經常被困境打敗。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經常本末倒置,當我們搞砸一件事時,我們會說這件事太難做了,所以沒做好。而到底是事情難做,還是我們沒做好?誰都不知道。
正確的觀念是:「把事情做好,就算難做也好做。沒把事情做好,就算好做也難做!」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與人的互動是相對的,你對人好,當然也會期待別人對我們好,可是如果別人並沒有相對對我們好,大多數人都會傷心、遺憾,甚至做出激烈的回應,因而徹
底破壞了原有的互動關係。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小人」是高度負面的字眼,而「真小人」也不是什麼好名詞,社會上很少有人會以真小人自居。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當兵退伍那一年,我找了三個月的工作,始終沒有結果。一直到十一月中,一個在國泰人壽上班的同學告訴我,國泰人壽要招考一批外勤輔導專員,基本上有大學畢業都會錄取,尤其我念的是說得出口的大學更沒問題,問我要不要去試試看。
我想了一天,就下定決心去報考。理由很簡單,我媽媽辛苦供我讀完大學,就是指望我早日就業,有一份工作、有一份薪水,好讓她安心,也貼補家用,這是我當時最「該做」的事。雖然保險業並不是我喜歡的行業,也不是我「想做」的事,可是這份工作卻是當時我唯一找到「能做」的事,因此在「該做」與立即「能做」的考量下,我去當了壽險公司的輔導專員。這是我暫時的棲身之地。
做了半年多的輔導專員,遇到《工商時報》創刊,我就去報考記者,並順利考上,我終於做了「想做」的事。
feipeng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